大洋網訊 為把全面推進落實河長制湖長制同全域提升人居環境品質、鞏固提升生態環境優勢等各項工作有機結合,廣州市從化區將合流渠箱雨污分流改造工作納入河長制考核,守好廣州“后花園”。
近年來,從化區水環境整體向好。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從化區第三水廠水質達標率為100%,所有監測項目均符合或優于《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Ⅲ類水標準。流溪河從化段水質優良,各斷面水質均達到或優于II類。對標國考流溪河山莊斷面、流溪河56條一級支流的水質要求,按照省、市在河長制工作方面的部署和要求,國考流溪河山莊斷面水質持續穩定在Ⅱ類以上,太平交界斷面水質持續穩定在Ⅲ類以上,一級支流水質持續提升。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水環境逐步顯現。
鴨洞河俯瞰圖
鴨洞河:人與自然和諧統一
鴨洞河發源于從化天堂頂北麓,是流溪河的重要支流之一,全長約10.6公里,途徑良平村、塘尾村和良明村,擁有極佳的山水資源稟賦。但長期以來,鴨洞河范圍也積聚了村民違法種植、設置障礙物等問題,此類問題造成了鴨洞河植被破壞、水土流失、水體污染、河流淤塞、侵占河道等不良后果,嚴重損害兩岸生態環境,容易引發洪澇災害,威脅行洪安全,危及附近村民的生產生活安全。
為全面整治鴨洞河兩岸,提升改造河道兩岸生態景觀,2019年至今,在從化區委區政府正確領導下,從化區全力開展鴨洞河治理行動,對鴨洞河進行全面徹底的整治提升。區委區政府領導多次召集區水務局、區河長辦、良口鎮等單位部門研究鴨洞河綜合整治工作,要求各單位部門明確職責分工、細化審批程序、落實工作時間節點,結合生態小鎮規劃,將鴨洞河下游段建設成集防洪灌溉、休閑觀光等綜合功能區。
其后,鴨洞河完成一期整治工程,整治長度約1公里,整治方向主要為生態修復和水土涵養,通過打造數個綠岸灘涂、觀景平臺、生態濕地和親水步道,極大改善了河道及周邊環境,為周邊村民和游客所關注和喜愛。
鴨洞河良口生態小鎮
蓮麻村:鄉村水生態的有效探索
小河流水潺潺,客家圍屋繞村而建。環山疊翠,蓮麻村坐落于廣州居民飲用水水源地——流溪河的北源頭。因此,蓮麻村擁有優質的水源生態環境,有著健康的天然河道與貫穿村落的清澈溪流。
生態雨水花園位于廣州市從化區蓮麻村村委會附近,占地包括村委會前已經硬化的場壩及南側的空地,面積共670平方米。據了解,項目于2015年7-8月開始設計。項目啟動時,村委會周邊曾是影響環境和村民生活質量的問題地塊。南側空地原為廢棄魚塘,由于地勢低洼,周圍多個雨水口匯集于此,造成常年積水。由于沿用建設城市的慣性思路,地面過度硬化。農村區域又缺少人員及時管理維護,每逢雨季,地表徑流大面積滯留,無法及時存蓄下滲到周邊的自然土壤。早期的設計由于同時兼顧推進現代化市政設施建設的需求,忽視了必要的生態措施,使自然生態的鄉村水循環系統遭到破壞,依靠排水管道的雨洪管理方式不能完全“代謝”;硬質化更是造成地表水土流失、局域本底環境改變、本地植物凋零等生態問題。
蓮麻村雨水花園
生態雨水花園項目設計以水為切入點,針對場地問題,試圖塑造親切閑逸的鄰水活動空間,重拾嶺南鄉村以水敘事的傳統,探索鄉村公共活動與生態景觀的融合。
為了讓雨水就地蓄留、消化旱澇問題,蓮麻村通過簡單的挖方和填方,解決低洼地的積水問題,形成了洼地與高崗地相結合的“海綿”系統。通過簡單的填挖方,可以建立梯田,減緩山坡下來的地表徑流,削減洪峰強度,調節季節性雨水流量。梯田的方位、形式、深度都依據地質、地形因素和水流分析而設定。這些梯田狀棲息地根據不同的水質和土壤環境種植了鄉土植被,減緩了水流,使水中的污染物和營養物質能被土壤微生物和植物所吸收。
文、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 杜娟 通訊員 趙雪峰
熱門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