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網訊 11月27日,在中共廣州市委統戰部、市工商聯指導下,市光彩事業促進會、市新聯會網絡直播行業分會等單位攜手直播平臺舉辦了“走進黃埔——直播鄉村促振興光彩事業專場活動”。
記者在現場了解到,此次直播活動通過“慶豐收”“看小康”“品美食”等直播環節,向全國網友宣傳推介廣州新時代鄉村發展風貌。據統計,本場活動直播平臺最高同時在線觀看人數超80萬人,累計觀看超200萬人次,品黃埔宴、看大吉沙島小康等環節受到網友的熱捧。
市新聯會網絡直播行業分會有關負責人表示,通過直播新業態將光彩事業和鄉村振興有機結合起來,這種探索和嘗試受到廣泛歡迎和好評。下一步將繼續優化合作模式、創新方式方法,以直播正能量推動光彩事業和鄉村振興事業出新出彩。
慶豐收:
袁隆平院士為大吉沙島鄉村振興提速
2018年以來,黃埔區新田村、九樓村、大坦村、逕下村等4條村被授予“廣州市美麗鄉村”稱號;蓮塘村、洋田村、深井社區、廟頭社區、南灣社區獲評廣州最美村莊稱號。在主播一行通過烏涌碼頭搭乘渡輪接駁到大吉沙島途中,黃埔區委鄉村振興辦有關負責人結合數據與具體事例為網友介紹了黃埔區鄉村振興成果。
無人駕駛水稻收獲機、無人駕駛水稻直播機、變量施肥無人機……主播為網友詳細介紹了農業公園內的大型收割和烘干設備,參觀了烘干設備中心、糧食儲存倉庫和糧心驛站活動空間,展現了黃埔區智能機械化的現代農業示范基地、科研實驗基地、民眾觀光科普場所。
據介紹,隆平國際現代農業公園由袁隆平院士謀劃、選址、題名,規劃面積約6662畝,包含大吉沙、長洲、深井等三大片區,打造集農業、科研、觀光于一體的現代農業公園。其中,大吉沙片區作為隆平國際現代農業公園一期項目,重點打造隆平稻香園,并經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認定、袁隆平院士在世時同意,在島上設立國家雜交水稻試驗田,占地160畝,啟動第三代雜交水稻試驗種植任務。
隆平稻香園也成為廣東省唯一被納入全國28個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示范點的項目,有望打造成為全省、全市農業科技龍頭項目。
看小康:
社工攜手大吉沙島民奔小康
大吉沙島是廣州唯一不通車、不通橋,出行靠渡船,且島上有住民的美麗小島,那大吉沙島的島民如何享受到鄉村振興和小康社會的成果呢?黃埔街社工服務站的社工為網友分享了島內道路建設、居住環境改善、防洪堤建設等變化,介紹了對島民文化保育、社區營造等方面作出的努力和成效。
原來,前些年,黃埔街社工服務站從大吉沙島的居民需求、社區概況和調研情況出發,結合幸福社區公益服務項目開展“黃埔郵差行動”之“沙島歷史郵寄計劃”,為島上的兒童青少年開設“黃埔郵差行動”——大吉沙周末學堂,通過鏈接大學生作為志愿者,為島上兒童青少年提供作業輔導、心理減壓、游戲互動等服務。
隨著經濟發展、服務推廣,越來越多的游客上島游玩,在黃埔區“都市錦田計劃”土地綜合整治項目啟動后,大吉沙島面臨著極大的轉型。社工發現大吉沙島居民存在適應新生活和康娛活動、認同和保育本島文化、期望游客安全文明游玩等需求。為此,社工分別從個人層面、社區層面入手,整合各方資源、搭建多方平臺,培育“歲月如歌,讓愛相伴”大吉沙歌唱隊盤活島內文化氛圍,組建“探尋大吉沙漁家文化”婦女手工隊促進婦女以手工形式沉淀大吉沙島社區文化,優化培育“沙島印記”青少年志愿服務隊提升居民文化保育意識。
社工也適時開展“青春旅行社”等服務,組織島上和島外青少年登島收集居民口述歷史、舊照片等素材,制作明信片、手繪吉祥物、手繪社區地圖、故事冊等公益文創產品,多種途徑展現大吉沙人文歷史,打造大吉沙社區名片。
品美食:
每一道菜都有故事的“黃埔宴”
在廣州十大名廚秦偉雄的介紹下,南灣河蟹焗粉絲、波羅廟頭走地雞、橫沙金牌妙齡乳鴿、丹水菜遠白皇子、長洲金瓜扣河鱉、筆村荔枝菌水鴨……被評為中國名宴的十二道“風味黃埔宴”輪番上臺,主播直言“停不了口”,還與廚師一起動手現場烹飪了黃埔蛋和南崗過橋魚絲面。
透過直播屏幕,廚師和主播為網友們詳細解說了“風味黃埔宴”各道菜式的用料制作、風味特色、烹煮技巧、傳說故事,生動有趣的講述,讓直播間的粉絲們紛紛留言“大飽眼福”“大飽口福”。
據介紹,為配合黃埔旅游業的進一步發展,黃埔區文旅部門經多方考察和論證,設計推出了以黃埔本地美食為主的“黃埔宴”,作為黃埔旅游的配套項目,在“黃埔宴”每一道菜的背后,都有一個滲透著濃濃本土氣息的鄉村故事。
文、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徐雯雯
熱門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