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網訊 今年是全國全面推行河長制5周年,2017年以來,花都區委、區政府堅決落實中央、省、市全面推行河長制湖長制工作的決策部署,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新發展理念,迎難而上,真抓實干,久久為功,全區水資源保護、水域岸線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環境治理等工作取得積極進展,河湖水環境質量得到持續改善。
花都湖中的白鷺
13條黑臭河涌全部消除黑臭
達到“長制久清”標準
花都轄區64條主要河涌、3個人工湖、83個山塘水庫共落實了327名區、鎮街、村居三級河湖長,以及1511個登記在冊的小微水體全部落實鎮街、村居、河段長三級河(段)長,實現河湖長制全覆蓋。建成污水處理廠4座,新增污水處理能力29萬噸/日,建成污水管網703公里。成立花都排水有限公司,實現全區公共排水設施一體化管理。累計建成209個農村污水處理設施站點,實現行政村全覆蓋,自然村覆蓋率達到100%。累計建成村莊垃圾收集點1614個,垃圾壓縮中轉站32座(其中鎮級轉運站12座)。共拆除各類涉水違法建設147.4萬平方米。完成清理整治1.6萬余個“散亂污”場所。累計建成花都湖、六花崗水庫、網頂河、朱岐支渠、田美河、三坑水庫至竹洞湖等碧道共計42.43公里。
花都區堅持“以流域為體系,以網格為單元”,全面推行河長制湖長制警長制,成效顯著。全區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穩定保持在100%;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提高至100%;轄區省考白坭河大坳斷面水質類別由劣Ⅴ類轉為Ⅳ類,水質提升兩個級別;省考流溪河李溪壩斷面水質類別Ⅳ類轉為Ⅲ類,水質提升一個級別。納入住建部監管平臺和廣州市考核的13條黑臭河涌全部消除黑臭,達到“長制久清”標準;2021年1~10月,花都區納入市總河長令第10號的5條劣V類一級支流全部消除劣V類,率先達到市考核目標。
西群河整治后魚翔淺底
西群河系統整治見成效
西群河黑臭水體整治是花都區治水的難點,也是全區治水工作的縮影。
西群河水體黑臭主要原因有:一是排水體制為合流制;二是污水管網覆蓋率低、收集能力不足,存在溢流問題。三是“散亂污”場所偷排嚴重。四是河涌沿線截污管網不完善,存在問題排水口。花都區按照“控源、截污、調水、清淤、管理”的治水方針,對照2018年達到初見成效、2019年長制久清的目標,近期和遠期相結合,采取分步實施的方式,重點抓好控源減量、截污工程和日常管理等工作,逐步消除黑臭問題,堅決打贏治水攻堅戰。
花都區著力加快西群河截污管道、污水井、兩岸截污工程等基礎設施建設,推進雨污分流改造,提升污水收集效能,促進河涌水質持續改善。2019年底前,共建設截污管道21.71公里、污水井507個、整治排污口425個,有效控制污水入河現象。
加大“雙隨機一公開”執法檢查力度,對企業環保配套設施不全的情況,責令企業限期改正,構成違法行為的依法進行查處。持續開展全區考核斷面流域范圍內工業企業、村級工業園排查整治工作,對“散亂污”工業企業采取有效措施,開展清理整治。
深入排查河涌兩岸6米范圍內的建構筑物,逐一摸清權屬單位,理清違建數量,提出整改措施,建立管理臺賬。組織開展涉水違建整治行動。
西群河整治后水清岸綠
此外,安排保潔和養護人員每日對河涌進行巡查,及時攔截清撈河涌垃圾、清理亂張貼,共出動垃圾運輸車輛2輛(1244車次)清理垃圾、樹枝、雜物約156噸。清理兩岸雜樹雜草,共38公里,清理西群河、西群東河、西群西河淤泥9250立方米。
小微水體管護工作常態化,建立監督管理體系,明確行業管理部門及日常管理責任主體,落實管護資金,加強日常管理養護。落實鎮街、村居、河段長職責,開展日常巡查,將小微水體納入河湖長制管理體系,構建長效管護治理機制。
水質監測工作常態化,加強河涌的常態監測,按照每天一次的頻率,及時對水質數據進行綜合分析,實時掌握水質動態,同時建立河涌應急響應機制,對水質超標情況立即進行分析、溯源,及時控制污染影響。
經過系統的整治,2018年,西群河水質達到“不黑不臭”標準,治理初見成效;2019年底,西群河達到“長制久清”的標準。
文、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 杜娟 通訊員 趙雪峰
熱門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