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1469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實現三個“百分百”

2021-11-26 12:10:21    來源:大洋網    

天河第一小學,同學們在課堂上踴躍舉手發言。

大洋網訊 作業少了,睡覺早了,廣州市天河第一小學三年二班的蔣依霓小朋友告訴記者,這個學期以來,自己每天晚上9點半之前就可以完成全部作業。有了空余時間之后,蔣依霓的課余安排更豐富了。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第一批9個“雙減”工作試點地區典型案例,廣州市上榜。在全國率先推動“雙減”工作以來,廣州市在黨史學習教育中深入踐行“校外治理、校內提質、多方聯動、標本兼治”工作思路,瞄準教育優先優質發展,先行先試、積極探索,全面提高學校教學質量,全面治理校外培訓違規行為。

單元式、分層級作業設計,游學研討、繪畫游戲……為切實減輕學生作業負擔,廣州各學校“妙招”頻出。但對于各個學校來說,提高教師專業素養,優化作業設計才是“雙減”考題的題眼。

在天河第一小學校長王曉芳看來,“雙減”更大的目的是希望通過減少無效的、過重的負擔,提升整體的教育質量。從作業的層次上來說,該校分為基礎性作業、提升性作業和實踐創新類的作業。從作業的類型上,分為知識拓展型、科學探究型、體育修身型和社會性實踐作業。

在作業的管理方面,天河一小還有一個“亮眼”做法,那就是在班級里設置了小小“作業調控員”,從孩子的角度來“評估”作業量是否合理,保證三到六年級書面作業不超過一個小時。

天河第一小學四年三班呂芷萱媽媽,家有兩個孩子,對于“雙減”,她舉雙手贊成。呂芷萱媽媽認為,“學校提供了托管,以前晚上加班到家后還要輔導孩子寫作業。現在孩子留在學校做完作業才回家,養成了孩子課后第一時間做作業的好習慣,這才是低年級階段最重要的目標之一。”“雙減”后,家長和孩子互動娛樂、情感溝通時間明顯增多,家庭和學生的壓力明顯減少。

近期,廣州市還將審議出臺《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若干措施》,進一步推動廣州“雙減”工作標本兼治,減負提質見成效。

在實現學有優教的過程中,改善教學條件、優化學校環境也同樣重要。“自2019年開辦后,市、區先后投資了1600多萬,對我們校區分兩期進行改造,才有現在大家所看到的嶄新面貌。”王曉芳表示,古今文化交融的建筑風格,能夠增強孩子們的文化認同和歸屬感。

就讀于廣州市海珠區實驗小學(穗花校區)四年級的陳同學也有類似的感受,“新學期開學,看到教學樓煥然一新,感到非常驚喜,每天都很期待上學。”

原來,今年暑假,海珠區實驗小學(穗花校區)進行升級改造:學校校門、教學樓外立面整體整飾,鋪設防滑防水地膠,修建自然實驗室、儀器室、VR室、錄播室、電腦室、STEM室、智慧書法室、勞技室、美術室、寫生室等專用場室,為學生全面發展提供優質教育服務。

以辦好民生實事為契機,廣州市海珠區全面推進170所中小學、幼兒園、教育支撐機構,共246個校區的227個基礎教育建設項目。建設內容包括:新改擴建(約63358平方米)、校園安全提升、體育場館建設、新增擴班和民生工程類(含用電增容、雨污分流、廁所改造)。截至今年9月,已完成建設項目192個,正在前期推進和建設中項目35個,累計已完成投資額約9000萬元。

數說

在作業管理情況方面,全市1469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實現了三個“百分百”,即100%建立作業校內公示制度,100%控制作業時間達標,100%不給家長布置作業或要求家長批改。

在課后服務開展情況方面,1277所學校100%提供課后服務以及課后服務達標。全市11個區均已對課后服務開展建立起經費保障機制,并嚴格執行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校外培訓廣告管控措施。

在校外培訓機構監管方面,567家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培訓機構100%全面使用示范合同文本。

數據來源:廣州市教育局官網公布的2021年11月上半月《“雙減”工作專項督導半月報》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徐雯雯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莫偉濃

[責任編輯:h001]

資訊播報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