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幕,太美了!廣州城中心這些地方都能看到!

2021-11-26 12:10:20    來源:大洋網    

一身潔白的羽毛,

雙翅徐徐扇動,

或優雅地盤旋在藍天下,

或在水面上嬉戲捕食,

或于岸邊樹枝上棲息

……

一群白鷺飛越珠江水面。

近日,

記者巡城發現,

水清岸綠,白鷺成群的美景,

如今在廣州珠江沿岸和

不少河涌上都能欣賞到。

專家表示,白鷺是一種喜水動物,對環境很敏感,被稱為“大氣和水質狀況的監測鳥”,而近年來隨著廣州生態環境的變好,市中心白鷺的分布范圍和數量均在增加。

珠江沿岸

天字碼頭:

大群白鷺翩翩起舞,成靚麗的風景線

日前,記者來到位于沿江中路的天字碼頭,見到大群白鷺在江面翩翩起舞,目測有一兩百只。只見它們時而結伴高飛、沖入云霄;時而低空盤旋、嬉戲捕食;時而漫步礁石邊、翩翩起舞。白色的身影飛快地掠過波光粼粼的水面,在空中劃過一道道優美的弧線,吸引路人停下腳步,駐足欣賞,拍照錄像。

在天字碼頭成群白鷺翩翩起舞。

在越秀區沿江中路,白鷺低空盤旋。

在天字碼頭,一只白鷺從水面飛過。

天字碼頭,水面波光粼粼,白鷺畫出優美弧線。

“好多白鷺在飛,真是太美了!”居民陳小姐帶著女兒正在沿江中路散步,見到如此美景,不禁駐足欣賞。她告訴記者:“近幾年在珠江邊經常能見到鷺鳥的身影,但是像這樣一大群結伴而來的,也是第一次見。沒有想到在車水馬龍的鬧市中,也能有這般美景。

沿江中路,白鷺翩躚,吸引了路人駐足拍照。

在沿江中路,一位媽媽帶著孩子,觀看珠江上的白鷺。

濱江西路:

白鷺輕踏水面捕食,上演“水上芭蕾”

在濱江西路解放橋底,記者見到三四十只白鷺棲息在橋墩下,或盈盈而立,或撲著潔白的翅膀,一有船只經過,成群白鷺就會飛上天盤旋鳴叫。隨著珠江退潮,不遠處一盞紅色燈塔下的礁石浮出水面,幾只白鷺展開翅膀,輕踏水面,用細長的喙啄食小魚小蝦,整個過程像極了一場“水上芭蕾”。

濱江西路解放橋底,十幾只白鷺在橋墩下盈盈而立。

濱江西路紅色燈塔附近,幾只白鷺展開翅膀,輕踏水面。

濱江西路,一只白鷺用細長的喙穩穩地啄住小魚。

濱江西路,一只白鷺悠然地站在江面的礁石上。

馮叔居住在海珠區海幢街寺前社區,他告訴記者,每天早晨總有清脆動聽的鳥鳴聲陪伴著他從睡夢中醒來,當他下樓到珠江邊散步時,也經常能見到白鷺從江面飛過,這會讓他一天的心情都變得格外舒暢。“有時幾只,有時一小群,特別是天氣晴朗的時候,經常能見到幾十只白鷺齊飛。”

馮叔還表示,生態環境變好,讓市民在市中心也看到原生態的鳥兒,聽到動聽的鳥鳴聲,這也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結果。

兩只白鷺從解放橋底飛過。

海心沙亞運公園:

白鷺晨出暮歸,讓城市增添了不少靈動與野趣

11月17日傍晚時分,記者來到位于海心沙亞運公園的噴泉廣場,只見大群的白鷺在廣場上舒展著羽毛,來回踱步,愜意自然。太陽逐漸落山,成群的白鷺起飛,伴著暮色,以珠江新城CBD為背景,飛向了海心沙島東面的樹林,為城市增添了不少靈動與野趣。

海心沙亞運公園的噴泉廣場上,成群白鷺來回踱步。

海心沙亞運公園的噴泉廣場,成群白鷺起飛。

“以前都很難想象,在這繁華的城市中央也能見到這么多白鷺齊飛。”一提起這里的白鷺,石小姐有些激動,她告訴記者,“傍晚我經常會到這里散步,時常看到一群白鷺在噴泉池嬉戲,或者在海心沙島高空飛翔,有時甚至會飛越林立的高樓大廈,看到這樣的畫面,覺得好治愈。”

白鷺以珠江新城CBD為背景,飛向了海心沙島東面的樹林。

“天氣好的時候,海心沙亞運公園每天都有很多人來散步游玩,這些白鷺也許是習慣了這樣的場景,不怕人多,就這樣與人共處。”一名海心沙物業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介紹,海心沙島上的樹林是白鷺的棲息地,清晨白鷺會成群飛往珠江邊覓食,下午四五點則會在噴泉池嬉戲,它們通常都是結伴而行,多則兩三百只,少則二三十只。“‘一行白鷺上青天’的美景在這里時常能見到。”該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白鷺飛越珠江新城林立的高樓大廈。

鬧市河涌

海珠涌:

白鷺在藍天與碧水間嬉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11月19日上午7點半,記者來到海珠區雅墩街海珠涌段,漫步在涌邊不經意間就見到一抹靚麗白影。在雅墩街關帝廟旁,幾十只白鷺正安靜地棲息在樹叢中。

現場,有四名攝影愛好者拿著攝像機,拍攝水邊的白鷺。其中一名攝影愛好者林瑞芬告訴記者:“聽說這里有白鷺,我們就相約過來拍照,在鬧市中能見到這么多白鷺,實屬難得。”

在雅墩街的海珠涌上,兩只白鷺在石墩上休息 。

雅墩街海珠涌上,一只白鷺啄著小魚,后面的白鷺追趕著,飛過居民樓。

居住在附近的申伯介紹,這些白鷺正在等待退潮,潮水退去時,涌邊的石階和水中的枯枝會露出,白鷺就站在上面捕食小魚蝦。加上這段河涌設有龍船塢,水流匯聚,水底魚蝦較多,白鷺經常在這里聚居。

申伯告訴記者:“從去年開始,經常能在海珠涌見到白鷺的身影,多的時候有四五十只,少的時候也有七八只,也不知道這些白鷺從哪里飛來的,但是能見到這么多白鷺,說明河涌的水質變好了。

海珠涌邊的樹上,棲息著近10只白鷺。

獵德涌:

水質變清,白鷺重歸

除了海珠涌,近日,有市民反映在位于天河區金穗路和獵德涌河段交界處,也出現了不少白鷺。近日,記者在下午四點鐘左右進行走訪,就看到了一些白鷺的身影。

獵德涌上,一只白鷺在水面上輕盈翩飛。

在位于金穗路珠江別墅東側的獵德涌,潮水退去,露出灘涂,一只白鷺逆著水流行走,時不時伸出長長的喙,穩穩地將小魚叼住。不一會兒又有幾只白鷺飛來,在水面上輕盈翩飛,悠然嬉戲。

“早上或者下午,潮水剛退去的時候,水變淺了,它們就會飛到灘涂上吃東西。”附近一名居民王小姐表示,幾年前獵德涌還是一條“黑臭涌”,水鳥幾乎絕跡。近段時間,這一帶水鳥一下子多了起來,它們聚在水里逮小魚吃,說明獵德涌治水效果明顯。“環境改善了,水面寬闊,水質清澈,才能吸引越來越多的野生水鳥到此棲息覓食。” 

獵德涌上,一只白鷺逆著水流行走。

專家:

廣州市中心白鷺分布范圍和數量均在增加

“近年來廣州開展了一系列自然生態保護措施,為白鷺創造了更優質的棲息環境。”廣東省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胡慧建介紹,這個季節除了部分在廣州本地繁衍的鷺鳥,還有一部分是從北方遷徙而來過冬,導致市中心白鷺的數量變多,珠江每日退潮后,時常能見到它們聚集捕食。而廣州環境變好、生態基礎好,則是白鷺“落戶”的基礎條件。

胡慧建告訴記者:“白鷺是一種喜水動物,對環境很敏感,選擇活動和棲息的地點需要有良好的空氣、水和覓食環境,被稱為‘大氣和水質狀況的監測鳥’。近年來,廣州一直在推進‘動物進城’城市動物恢復計劃,為鷺鳥提供了安居扎營,繁衍后代的棲息地。隨著廣州水質治理的成效不斷提高以及市民環境保護意識的不斷增強,在珠江沿岸,河涌也能見到越來越多白鷺的身影。”

胡慧建介紹:“根據我們跟蹤研究后,有一組大致的對比數據能夠體現這幾年廣州市中心的鷺鳥數量是處于一個快速增長期:過去大學城的白鷺不到20只,但如今已經有300-500只;過去海珠湖很少見到鷺鳥,如今數量超過了500只;最明顯的是珠江沿岸以及市中心的小河涌,以前很少見到鷺鳥,如今已經成為鷺鳥的聚集地,數量多的一些地方有200-300只。與2010年相比,廣州市中心白鷺的分布范圍大約擴大2-3倍,數量大約增加了3-5倍。

在胡慧建看來,白鷺數量的增多,不僅體現了廣州生態環境變好,反過來也會促進環境變好改善,“一方面白鷺以魚蝦等水生物為食,它的捕食可以防止某一些外來魚類過度泛濫,調節水生物生態平衡。另一方面,白鷺的出現讓城市自然景觀更加靈動,人與動物能夠和諧共存。” 

街坊聲音:

牛小明是一名攝影愛好者,他介紹,今年11月初他得知海珠涌有白鷺聚集后,便時常過來拍攝。“這里的白鷺很活躍,涌邊有很多行人走動,它們也不怕,專注捕食嬉戲。”牛小明告訴記者,廣州的生態環境確實變好了許多,這幾年在珠江兩岸和鬧市小河涌,他都能拍攝到白鷺的身影。在拍鳥的過程中,他也發現,市民對于動物保護意識也越來越強,“看見白鷺,大家只會遠遠地觀賞,不會去驚嚇它們。”

“水清了,魚多了,鳥兒自然就來!”來自海珠區的街坊吳小姐說,“最近一段時間,在馬涌云津橋一帶、人民橋底都能見到不少白鷺飛來飛去,感覺它們的活動范圍擴大了,和人也更親近了。”

觀鳥Tips

胡慧建介紹,白鷺喜歡善于捕食各種小魚蝦,常見于濕地里,珠江每日退潮時,一些水深大約20公分的灘涂就會成為白鷺最佳的捕食地。

資深觀鳥人大雨介紹,白鷺喜歡晨出暮歸,清晨它們喜歡在淺水處捕食,飽腹后則會在樹上或者岸邊休息、理毛,傍晚則會回到棲息地。和絕大多數鳥兒一樣,白鷺也膽小怕人,通常會把鳥窩搭建在大樹上或者密叢中。“它們也接受人類投喂,但不是一開始就會和人親近,動物和人一樣,需要建立相互信任,投喂次數多了,確定你不會傷害它們,才會自動接受喂食。”

[責任編輯:h001]

資訊播報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