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郡湘潭高新實驗學校的學生在制作微景觀。(湘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歐陽天 攝)
將“生態幸福課堂”進行到底
——長郡湘潭高新實驗學校落實“雙減”政策側記
湘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肖中華
“說到減負,我們從2017年建校時就開始了。這些年來,我們以打造‘生態幸福課堂’為抓手,在為學生減負的同時為老師減負,教學相長促進教育高質量發展。”聊到“雙減”,長郡湘潭高新實驗學校校長馬小敏打開了話匣子。
2017年,長郡湘潭高新實驗學校在原雙馬中心學校的基礎上改擴建,長郡教育集團委派馬小敏擔任校長。通過隨堂聽課及與師生座談,馬小敏掌握了學校的整體學情:學生基礎相對較差,教師整體創新性不夠……
馬小敏與學校管理團隊有針對性地提出了“生態幸福課堂”理念:在學情無法立即改觀的情況下,向課堂要效益。
課堂是有生命的
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重要一環。“生態幸福課堂”有一個顯著特征:課堂是有生命的。臺下的學生個個都是鮮活的,是有尊嚴、有情感的。
“這就需要老師在備課、上課和課后作業布置與輔導諸環節關注人、尊重人,努力營造一個讓生命蓬勃成長的生態環境。”馬小敏強調。
“‘生態’指學生的身心和學業水平情況,‘幸福’即指學生對學科的興趣、培養好學生樂學善學的品質等。教師要在尊重學生、尊重生命的基礎上充分研究學情,吃透課標制定出針對性強的教案,讓整個課堂向培養學生的學習力轉變。”學校初中部教務主任陳鴻介紹。
在“生態幸福課堂”理念引領下,教師關注全體學生,尊重個體差異。以課后作業分層布置為例。近年來,克服數學教師流動性大、教師平均年齡偏大等難題,初中部數學組三個年級組共同打造出一套適合學校學情的校本分層作業《課后練習冊》,制定出適合中考備戰的《中考專項復習練習冊》。小學部英語作業采用趣味思維導圖幫助學生復習與鞏固閱讀語篇,科學科目通過養蠶和蔬菜種植等社會實踐提升學生的學科素養。
課堂是幸福的
“只有生態的課堂才具有生機、趣味和活力,老師和學生才不覺得累,才富有幸福感。”馬小敏強調。
學生的幸福感體現在參與感、獲得感、成長感。走進長郡湘潭高新實驗學校的課堂,同學們積極回答問題、認真參與討論,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同建校初老師講得累、學生學得累的尷尬局面形成了鮮明對比。
長郡湘潭高新實驗學校中考數學成績從2018年的72分提升到2021年的83分,連續三年超過市平成績,及格率提高了20多個百分點。在向課堂要效益的情況下,學生騰出更多時間投入德體美勞,為全面發展贏得了時間和空間。近年來,長郡高新校園文化藝術節如火如荼開展,得到了廣大家長的一致好評。
教師的幸福感也與日俱增。傳統的以師為主的灌輸式教法,學生累,老師也累。通過“生態幸福課堂”的打造,教師的輕松感、和諧感、滿足感、成就感紛至沓來。
政治備課組對教材進行細致研究,找到重難點,做到精選精練習題,加強作業分層,從時事和實踐研究類作業入手,取得了明顯成效。2019年至2021年,學校中考道德與法制學科平均分連續三年超過市平成績。
2019年,數學高級教師史艷波為全校老師上了一堂“生態幸福課堂”展示課《多邊形的內角和》,獲得“一師一優課”部級獎勵。近年來,郭卉、劉永、楊翠等青年教師在湘潭市青年教師比賽和“新視野”比賽中也獲得佳績。
追求是無止境的
“‘生態幸福課堂’不是一個具體目標,而是教師在現有條件下不斷提升自己、不斷提升課堂質量的教學理念。我們將乘著‘雙減’政策的東風,將‘生態幸福課堂’進行到底。”馬小敏介紹。
課堂上教師輕松了,但對教師的知識根底、備課及作業布置提出了更高要求:老師要愛學習肯鉆研,不斷加強對學生的了解,認真研讀教材,緊扣教材,把握教材的重難點,認真研讀新課程標準,從提升學生學科素養出發,持續提升作業編寫的能力,不斷學習信息處理能力、文字處理能力、圖形制作能力、新技術的應用能力……
“‘生態幸福課堂’不是固化的課堂教學結構,重點是某些觀念的滲透和某些點的落實。比如,理清、吃透教材重點難點,對合作學習有指導,對展示交流有機智和中肯的評價,通過自學他學互學層層追問關注不同層次的學生……” 馬小敏介紹,學校將強化集體備課主體方向,喚醒師生對課堂的關注,提高師生教與學的興趣,不斷增強課堂的活力和張力,實現課堂教學的最佳效果。
熱門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