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紙上蓋四合院?80多萬人“蹭課”:學到了!-消息

2023-04-07 10:37:19    來源:揚子晚報    

故宮的屋頂怎么這么多?

為什么要在沙漠里建莫高窟?


【資料圖】

北京四合院是怎么蓋起來的?

近日,

一位邊繪畫邊科普的短視頻博主

在網絡走紅。

這位博主名叫楊大煒,

44歲的他是一名設計師,

也是兩個孩子的爸爸。

為讓兒子和更多青少年

了解中國古建筑文化,

楊大煒在短視頻平臺上

邊講邊畫邊拆解,

故宮角樓、北海白塔、

北京四合院、蘇州園林、敦煌石窟……

一座座經典的中國古建躍然紙上,

他手繪的600幅中國古建

儼然一部兒童版古建筑“百科全書”。

如今,

楊大煒的科普賬號@楊爸圖說

已經吸引了88萬粉絲,

其中不僅有青少年和家長,

還有不少老師、導游。

迷上中國古建

80多萬人跟他學古建知識

楊大煒出生于70年代末,

從小就喜歡古代詩詞和繪畫。

大學期間,學設計的他

因為梁思成編寫的《中國建筑史》

而迷戀上了古建。

作為一名資深古建愛好者,

楊大煒也喜歡帶孩子去訪古旅游。

他總是隨身攜帶著寫生本,

“孩子們對很多事物都充滿好奇,

但注意力和理解力有限,

于是我就給他們邊畫邊講,

把本來很枯燥的古建給拆解和簡化。”

楊大煒手繪講古建的視頻,

得到兒子同學和家長的喜歡,

不少人鼓勵他把視頻

分享到短視頻社交平臺,

講給更多人聽。

于是,

賬號@楊爸圖說 便誕生了,

楊大煒創造性地采用了邊畫邊講的形式,

開始了中國古建藝術的科普。

在他的視頻中,

楊大煒清晰展示作畫的過程——

復雜的中國傳統建筑,

像積木一樣被完全拆解,

落到圖紙上,

通常從一根橫梁或者一根柱子開始勾勒,

由簡到繁,

又像搭積木一樣慢慢被還原。

他的講解圖文聲并茂,

讓本來偏門枯燥的古建內容,

兼具了觀賞性、趣味性和知識性。

其中一條講解北京四合院的視頻,

在抖音獲贊53.6萬、8.6萬條收藏,

網友紛紛點贊

“畫得細致,講解清楚,風俗民情都有了。”

“第一次認識四合院的構造。”

跟隨楊大煒的視頻,

80多萬粉絲還知道了——

江南園林的半亭設計有多精妙,

結構復雜的故宮角樓是如何組建而來,

中國佛塔樣式怎么形成的,

一根柱子經過怎樣的演變成為

華表、牌坊、樓閣、城門、鐘鼓樓……

看似小眾的古建知識

也能成為熱門科普

成為一名科普博主后,

楊大煒非常在意知識的準確性。

在抖音聯合少年兒童出版社

共同推出的《十萬個為什么》系列短視頻中,

楊大煒幾乎包攬了中國古代建筑部分。

天安門是什么建筑形式?

中國佛寺與印度佛寺是一樣的嗎?

為什么江南園林那么小巧玲瓏?

每一個選題,

他都翻閱盡可能多的資料,

確保每一句話都經得起推敲。

在他的帶動下,

越來越多的人了解、愛上中國古建,

有家長給他發來

孩子看視頻學習做的筆記;

也有老師前來詢問

是否可以授權視頻作為課件播放。

在與網友們的互動中,

楊大煒發現,

看似冷門小眾的古建知識,

只要內容有信息量、表達通俗有趣,

也能引起大眾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對于未來的科普創作,

楊大煒表示除了建筑,

可能還會講解古代服飾、書法、

詩詞、生活方式等等。

他希望自己能夠成為

古代藝術文化與大眾之間的一根紐帶,

因為中國古建值得、也需要

被更多人了解和喜愛。

中國古建

不僅是古人智慧的傳承,

更是中國歷史的見證,

愿它們能夠在

一代代人的科普和守護中

愈發璀璨!

關鍵詞:
[責任編輯:h001]

資訊播報

聯系我們:435 226 40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京ICP備2022022245號-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