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
甲流引起不少網友關注。
加上近日強對流天氣頻發,
(資料圖片)
稍不注意就容易著涼感冒。
疾控專家提醒:
有需要的市民朋友,
尤其是兒童、老人等易感人群,
應積極接種流感疫苗。
3月31日,
廣州市疾控梳理公布了全市11個區
流感疫苗接種點信息,
市民接種前可先電話咨詢,
快快收藏 ↓↓↓
小貼士:
目前是2022-2023年流感疫苗接種季的尾聲,有可能公示的接種單位已接種完流感疫苗庫存,建議市民接種前先電話咨詢。
2022年6月份后接種的均為2022-2023年流感疫苗接種季的疫苗,所以建議已接種的人群(接種日期在2022年6月份后)目前可暫不接種,待2023-2024年流感疫苗接種季新的流感疫苗上市后(2023年8月份后)再選擇接種。
每年的最佳接種時間為11月份。建議每年的流行季節前完成疫苗接種。
關于甲流,
市民還有不少關心的問題:
近期流感患者增多了嗎?
出現哪些癥狀要馬上就醫?
抗病毒藥奧司他韋該怎么用?
居家護理有哪些“坑”要避開?
……
今天為你一一梳理。
流感監測數據:
南方省份病毒檢測陽性率上升趨緩
國家流感中心3月29日發布的2023年第12周(2023年3月20日至3月26日)的流感監測周報顯示,南方省份流感病毒檢測陽性率上升趨緩,北方省份持續下降。
監測數據顯示,當前A(H1N1)pdm09(季節性甲型H1N1亞型流感病毒)為主、A(H3N2)(季節性甲型H3N2亞型流感病毒)流感病毒共同流行。
不少市民發現,這一輪甲流的兒童患者較多,多為急性起病。醫生指出,這主要是因為兒童自身免疫能力相比成人而言較弱,而且在小學、托育機構的兒童,因為經常處于人員集中的環境中,更容易感染流感。
得了流感會有哪些癥狀?
如何大致判斷是得了甲流,還是普通感冒?
●流感起病急,傳染性強,癥狀主要有:
●發熱、頭痛,體溫可達39~40℃;
●可能有畏寒、寒戰,多伴肌肉關節酸痛、乏力、食欲減退等全身癥狀;
●常有咽喉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適、顏面潮紅、眼結膜充血等癥狀;
●部分人可能出現嘔吐、腹瀉等消化道癥狀。
不過,也有部分患者癥狀輕微,甚至無癥狀。輕癥流感常與普通感冒表現相似,但其發熱和全身癥狀更明顯。
而重癥病例則可出現病毒性肺炎、繼發細菌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休克、彌漫性血管內凝血、心血管和神經系統等肺外表現及多種并發癥。
相對來說,低齡兒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孕婦或肥胖者更容易因流感出現嚴重并發癥。
但總體而言,目前治療流感的辦法較多,無需過于焦慮。
(圖/視覺中國 圖文無關)
感染流感
哪些情況需要盡快就醫?
臨床上,大部分感染患者及早使用抗流感病毒藥物后(起病48小時內),病程一般在5~10天就可以控制。
對于癥狀比較輕微的患者,可以居家隔離休息,使用解熱鎮痛藥物和一些緩解咳嗽、鼻塞流涕的藥物改善癥狀,多休息、適當多喝水,一般5天~7天也可以好轉進入恢復期。
那么,什么情況需就醫?
一看癥狀表現:如果除了持續高熱,還伴有嚴重的全身癥狀,如出現精神萎靡、呼吸困難、嚴重嘔吐腹瀉、抽搐等癥狀,應及時就診。
二看持續時間:如果高燒持續3天仍然沒有好轉,也建議及時就醫。
抗流感病毒藥該怎么用?
一到流感高峰期,奧司他韋的熱度也高了起來,頻頻在朋友圈、微信群刷屏。但你真的知道怎么正確使用它嗎?
今年3月,國家衛健委組織專家對甲流相關問題進行解答,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科主任王貴強指出,抗病毒藥物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癥狀比較重的感染者、有重癥高風險的高齡老人和有基礎疾病的人群可以使用抗病毒藥物治療。抗病毒藥物越早使用越好,在48小時內用上效果最好。
他表示,抗病毒藥物總體安全性很好,但也有一些不良反應的問題和使用禁忌(如1歲以下嬰幼兒不建議使用),因此使用之前要咨詢醫生。
以奧司他韋為例,它是一種神經氨酸酶抑制劑,具有抗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的作用。但是,它對普通感冒和細菌感染是無效的。
一些人希望通過服用奧司他韋來預防流感,但它只能作為沒有接種疫苗、存在免疫異常或接種疫苗后尚未獲得免疫能力的重癥流感高危人群的緊急臨時預防措施,比如接觸過疑似/確診流感的人,或近期去過公開疫情場所。
奧司他韋的藥品說明書中也明確:不能取代流感疫苗。接種疫苗是預防流感最有效手段和最具成本效益的方法,這一點仍然不變。
此外,奧司他韋屬于處方藥物,常見不良反應包括惡心、嘔吐、頭痛等。
綜上,專家提醒:必須在醫生診斷評估并確認適合后才能使用,切莫盲目自行拿來預防使用,更不能過度和濫用。
確診流感的患者,奧司他韋的正確用法:
①應在流感癥狀開始的48小時內、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②食物不影響奧司他韋在體內的吸收,飯前飯后服用都沒有問題,但跟食物同服可以減輕藥物對胃腸道的刺激;
③按醫囑足療程治療非常重要,即便服藥期間情況大大好轉,也不建議自行停藥;
④一旦出現漏服藥的情況,如果隔的時間不長,應盡快補服,但是如果距離下一次的服藥時間短于2小時,則應跳過漏服的那次劑量,下一次的劑量正常服用即可;
⑤奧司他韋和退燒藥對乙酰氨基酚無臨床顯著的藥物相互作用,如果感染流感后高熱難退,可服用退熱藥,同時配合物理降溫方式控制體溫,再根據臨床表現選擇對癥藥物。
居家護理
別輕信這些退燒“偏方”
近日,深圳一名女童曉月(化名)的案例就引發了關注。因反復高燒,其父母多次用75%酒精擦拭和濕敷,本想著幫助退燒,曉月依然高燒未退,還吐了四五次,臉色蒼白,尿少。
夫妻倆趕緊將孩子送往醫院,曉月在補液治療時出現嗜睡、意識模糊、雙眼上翻凝視等癥狀,最后竟然陷入昏迷!緊急搶救后,她被送入重癥監護室(PICU)。檢查發現,她急性酒精中毒,出現了嚴重代謝性酸中毒、大腦功能受損。
為此,醫生緊急提醒,一些民間常用的“退燒偏方”不但不能幫助退燒,還可能造成嚴重后果——
①用酒精擦身:酒精揮發確實能帶走部分熱量,但是沒揮發的部分會進入到人體皮膚,蓄積后可能會導致急性酒精中毒,嚴重的會出現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②捂汗:捂著會導致熱量散不出去,反而容易使體溫升高。就算捂出了汗,人體丟失大量的汗液,反倒可能造成脫水,甚至引起捂熱綜合征,嚴重可導致死亡。
③打退燒針:常用的退燒針,就是柴胡注射液和注射用賴氨匹林。一些孩子注射賴氨匹林會導致驚厥、嘔吐、昏迷;而注射柴胡之后,容易引起過敏等副作用。
④藥物灌腸:如果藥物劑量把控不好,會嚴重損傷孩子的肝腎。操作不當,還可能造成腸穿孔,甚至導致更嚴重的后果。
⑤捏痧/刮痧:對于不掌握醫學常識的家長來說,貿然進行所謂的“捏痧”,很容易造成孩子軟組織挫傷。
退燒藥的正確用法:
1.發熱38.5℃以上可以服用退熱藥,有驚厥史的孩子38℃就可使用。
2.每次使用退燒藥要間隔4-6個小時,同種退熱藥一天不要超過四次。
3.如果高熱頻繁,24小時內同種退熱藥用過四次,第五次可換用另一種(A→A→A→A→B),不同的退熱藥不建議交替使用。
家中出現流感患者,盡量單間居住,保持房間通風。建議患者居家休息,注意個人衛生,保持良好的呼吸道衛生習慣。
盡可能由相對固定的一名非流感高危人群的家庭成員照顧患者,近距離接觸患者時應佩戴口罩。流感高危人群應盡可能避免與流感患者密切接觸。
同時,要密切觀察患者和家庭成員的健康狀況。一旦出現重癥傾向,應及時就醫。
另外,我們需要重點關注五歲以下兒童,如果沒有接種疫苗,臨床表現會尤為突出,少部分孩子會出現肺炎、病毒性心肌炎等流感并發癥。所以,不要在家里面熬,要及時到醫院就診。
整合自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官網、中國國家流感中心官網、健康中國、廣州日報、廣州疾控i健康、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公眾號
部分文字/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軒慧、伍仞、張青梅
圖/中國國家流感中心官網、央視新聞、視覺中國
熱門
聯系我們:435 226 40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京ICP備2022022245號-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