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網訊 3月23日,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與普華永道聯合發布《機遇之城2023》報告。從全國來看,排名前四位的城市仍為北京、上海、深圳、廣州。在粵港澳大灣區,“9+2”城市總體表現亮眼,多個灣區城市在各維度名列前十。從城市看,廣州今年在“智力資本”維度排名重回第一,在 “區域重要城市”“技術與創新”排名第二,“可持續發展”排名第三,“文化與生活”排名第四。
普華永道廣東市場主管合伙人王斌指出,數字經濟對大灣區產業轉型升級的帶動效應充分顯現,多項數據表明,數字經濟已成為大灣區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機遇之城2023》排名情況一覽:
(資料圖片)
全國前十位城市分別為:北京、上海、深圳、廣州、杭州、南京、武漢、蘇州、成都、天津。
粵港澳大灣區“9+2”城市的排位分別為:深圳(3)、廣州(4)、香港(16)、佛山(21)、東莞(23)、珠海(24)、澳門(31)、中山(43)、惠州(45)、江門(49)、肇慶(51)。
據悉,今年是《機遇之城》第十年發布。自2014年首發以來,《機遇之城》持續全方位觀察中國城市經濟社會發展和城鎮化進程。報告指出,當前中國邁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區域協調、數字經濟、可持續發展等將是下一個十年中國城市的重要議題。
看今年:廣州在高質量發展相關指標表現突出
《機遇之城2023》報告設置智力資本、技術與創新、區域重要城市、城市韌性、交通和城市規劃、可持續發展、文化與生活、經濟影響力、成本、營商環境十個觀察維度,各維度下設5個變量,共計50個變量,涵蓋經濟發展、社會民生、城市基礎設施、自然環境、人口、城市治理及城市影響力等多個層面。
報告顯示,廣州在“智力資本”“區域重要城市”“技術與創新”“宜商環境”等與高質量發展密切相關的維度表現突出。得益于優質的高等教育資源和科研基礎,廣州今年在“智力資本”維度排名重回第一。其中,高等教育規模廣州多年保持全國第一,企業R&D經費和國家重點實驗室分列第5、6,科研和人才資源優勢顯著,這得益于廣州成規模的高等教育以及開放包容的人才吸引政策。
需要強調的是,廣州的區域優勢突出,在“區域重要城市”維度中,廣州連續多年排名第二,僅次于上海。作為國家中心城市、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引擎和省會城市,廣州在飛機起降航班、貨運總量及會展經濟變量排名第3,客運總量變量排名第6。
去年底,廣州被納入全國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根據商務部最新公布的《廣州市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總體方案》,廣州要進一步優化現代客流物流運輸服務體系,促進貿易往來自由化便利化;另一方面,要發揮“會展之都”平臺優勢,推動會展業國際化、專業化、數字化水平持續提升,加強會展經濟對跨境貿易的帶動作用。
王斌認為,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是廣州區域重要性的體現,同時疊加近期出臺的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規劃,成為廣州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機遇。
看十年:《機遇之城》連續十年發布,從中看到了怎樣的廣州機遇?
《機遇之城》自2014年以來,已經連續發布10期。系列報告從最初覆蓋15座城市10個維度,到今年觀察范圍擴大到51座城市,見證了中國城市逐步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助力中國城市進入新的發展時期。
在這個過程中,廣州綜合排名長期保持前四位,綜合實力突出。其中,2016年、2017年廣州都排名在機遇之城首位。而在近幾年的報告中,一個突出的現象就是北上廣深四座城市基本保持前四。尤其是2020年,報告指出,北上廣深是名副其實的“超一線”城市。細看廣州的各項指標,在“智力資本”維度表現亮眼,近四年中有三年都是位列第一。
“智力資本”領先反映出廣州怎樣的機遇?據悉,該指標綜合觀察城市的智力資本儲備能力和科技研發支撐能力,共包含衡量城市人才儲備規模和人口文化水平的高等教育規模、文化程度,以及企業R&D經費、國家重點實驗室、科技支出等,可見,廣州不僅具備扎實的基礎科研能力,在科研成果的產業化投入方面也有較多投入,還有高素質人才資源也有領先優勢。人才是第一資源,這樣的支撐也將為廣州面向未來的發展提供更強勁的動力。
今年,《機遇之城2023》進一步擴大觀察城市范圍,共有51座城市,覆蓋了中國多個主要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和節點城市,如京津冀城市群、長三角城市群、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城市群、長江中游城市群、山東半島城市群、中原城市群、關中平原城市群等。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申卉
熱門
聯系我們:435 226 40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京ICP備2022022245號-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