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央行、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銀保監會、證監會和外匯局聯合發布《關于推動公司信用類債券市場改革開放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涵蓋了法律基礎、信息披露、評級管理、定價機制等方方面面,并提出了明確信用類債券注冊標準統一、進一步推動銀行間和交易所制度規則統一等要求。
記者注意到,作為債券市場的重要基礎性制度安排,債券市場信用評級也陸續迎來新規。業內人士認為,部分主體評級虛高已是市場共識,評級從虛高逐步回歸的過程可能會影響信用市場的重新定價。從中長期來看,對評級行業的整頓和示警將對行業產生深遠影響。
將成為信用債市場管理的綱領性文件
債券市場是企業直接融資的重要渠道。據央行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6月末,公司信用類債券托管余額已達29.3萬億元,占整個債券市場托管余額的23.7%,僅次于金融債券。
然而,長期以來,我國債市存在著多頭管理的問題,如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企業債、公司債分別由央行、發改委和證監會監管,不同的監管模式產生了差異化的標準,進而引發市場對監管套利的擔憂。因此,近年來監管不斷出臺新舉措打通兩個市場。中金公司固收團隊稱,《意見》對此前中國債券市場發展中出現的一些痛點和不規范的地方進行了規范,而且涉及面十分廣泛,將會成為信用債市場管理的綱領性文件。
具體來看,在監管層面,《意見》提出了諸多要求,以實現實現相關制度和監管的統一。比如,明確信用類債券注冊標準統一。規定公開發行公司信用類債券,由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或者國務院授權的部門注冊,相關標準應統一。非公開發行公司信用類債券,市場機構應加強自律,行政部門依法監管和指導,相關標準也應統一。
同時,進一步推動銀行間和交易所制度規則統一。規定銀行間債券市場和交易所債券市場都是我國債券市場的有機組成部分。推動制度規則分類趨同,允許發行人自主選擇發行方式、具體種類和發行場所等,允許滿足投資者適當性要求的合格機構投資者自主選擇交易平臺、交易方式和風險管理工具等。
另外,統一信息披露要求。規定按照公開發行、非公開發行分類趨同的原則,統一公司信用類債券發行和存續期間的信息披露要求,包括披露要件、披露頻率、披露時點及重大事項等方面。并且要求公司信用類債券信息披露應當遵循真實、準確、完整、及時、公平的原則,不得有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重大遺漏。
而且,《意見》還提到要完善債券市場統一執法機制安排,即由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依法對涉及各類債券品種的信息披露違法違規、內幕交易、操縱證券市場以及其他違反證券法的行為,依據《新證券法》有關規定進行認定和處罰。
推動信用評級機構切實發揮“看門人”作用
記者注意到,自去年末國企違約接連發生以來,信用債市場走向分化,且違約規模不斷上升。據聯合資信統計,2021上半年,我國債券市場新增18家違約發行人,共涉及到期違約債券59期,到期違約金額合計約778.97億元,同比、環比均有所上升。《意見》提到,禁止結構化發債、嚴懲逃廢債行為等,以遏制信用債市場高風險點,加強風險防范管理。
與此同時,作為債券市場的重要基礎性制度安排,債券市場信用評級陸續迎來新規。央行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銀保監會、證監會于8月6日聯合發布《關于促進債券市場信用評級行業健康發展的通知》,從加強評級方法體系建設、完善公司治理和內部控制機制、強化信息披露等方面對信用評級機構提出了明確要求,同時強調優化評級生態,嚴格對信用評級機構監督管理。不到一周的時間里,央行于8月11日發布公告稱,為進一步提升市場主體使用外部評級的自主性,推動信用評級行業市場化改革,試點取消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發行環節信用評級的要求。
中信證券研究所副所長明明認為,隨著各方監管連續出手,評級機構面臨較大的外部壓力,對發行人評級可能趨于謹慎,給未來信用債市場帶來一些不確定性。部分主體評級虛高已是市場共識,評級從虛高逐步回歸的過程可能會影響信用市場的重新定價。從中長期來看,對評級行業的整頓和示警將對行業產生深遠影響。
下半年“弱國企”信用風險將持續暴露
對于下半年債券市場表現,國金證券預計,下半年信用違約高發的情況仍會延續。首先,下半年信用債到期回售規模為5.14萬億元左右,與上半年基本持平,到期償債壓力較大。其次,民企內控問題嚴重,如大股東或實際控制人挪用資金或違規擔保、關聯方占款高、戰略規劃激進等事項頻繁發生,金融機構對民企保持規避態度。此外,部分僵尸國企盈利及流動性問題突出,隨著弱資質國企不斷打破剛兌,且違約主體評級不斷提升,優勝劣汰尾部出清或將成為常態。
聯合資信提醒,下半年國有企業信用風險仍將持續暴露,尤其是地方“弱國企”信用風險,并且關注受大宗商品價格沖擊較重、短期集中兌付壓力較大的民企信用風險;下半年城投企業信用水平分化加劇,適當關注發達地區弱資質的城投企業信用風險;適當關注房地產、建筑、煤炭、消費類、交通運輸和貿易等行業弱資質企業信用風險以及東北、天津、江浙等區域的信用風險。
熱門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