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在“拼”字上鼓干勁 發展開新局

2021-08-02 11:23:48    來源: 湖北日報    

這是一場氣勢空前的“聯彈曲”“協奏曲”——

在武漢繞城高速公路與武漢城市圈環線高速公路之間,全長約360公里的武漢城市圈大通道正加速構建,武漢到孝感、咸寧、鄂州、黃岡等地“一小時通勤圈”即將形成;

“宜荊荊恩”城市群內,一張文旅惠民卡,將讓四地居民互相游玩更優惠;“襄十隨神”城市群簽署協議,71項政務服務事項可實現跨區域通辦。

當前,湖北區域發展布局以“一體化”和“高質量”為關鍵,“一主”武漢發揮龍頭帶動作用,“兩翼”各揚所長,全域攜手塑造競爭新優勢,構筑活躍增長極。

在“拼”字上鼓干勁,發展開新局

沿武漢市東湖高新區高新大道跨過短咀里湖橋,一邊是武漢光谷,一邊是鄂州葛店,分不出邊界。

不久之后,葛店三安光電生產的關鍵組件將供給數公里外的光谷天馬微電子、華星光電等下游企業,并最終為三星、TCL等企業提供“湖北芯”。為精準對接武漢“光芯屏端網”萬億級產業集群,葛店已對接光谷謀劃共建100平方公里光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加速武鄂兩地產業同鏈。

千鈞將一羽,輕重在平衡。2021年,區域協調發展的舞臺上,湖北舞步飛旋。

省內布局加速優化,“同城”成為當仁不讓的熱詞——

22條武漢城市圈瓶頸路段近七成已動工建設,余下的公路也有望于年底開工,所有工程最遲于2024年底完工。武漢城市圈十大示范工程火熱推進。以光谷科創大走廊、車谷產業創新大走廊、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等平臺為載體,“九城是一城”的夢想正奮力起飛。

“襄十隨神”城市群內,襄陽強化創新引領,聯動十堰、隨州先進制造業創新發展;大旅游、大健康、大生態產業,引領綠色崛起。

“宜荊荊恩”城市群圍繞建成精細磷化中心的發展定位,探索化工產業交流合作機制,共同引領區域化工產業邁向高端。

縣域經濟發展你追我趕,“爭先進位”成為“拼搶實”的注腳——

630萬荊州人帶著使命思考和行動,奮力建設區域性中心城市;

潛江響亮提出,到2025年,該市力爭實現全國縣域經濟百強位次前移20位;到2035年沖刺全國縣域經濟50強。

凝聚起昂揚奮斗的精氣神,全省上下攜手共進,朝“全年精彩”目標挺進。

在“一”字上下功夫,拓寬新空間

全年精彩,需合力突圍。

7月12日,黃岡市與武漢東湖高新區合作建設的光谷黃岡科技園正式開園。這里將承接東湖科學城成果轉化和產業轉移,為光谷科技創新大走廊產業創新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包括黃岡在內的“武鄂黃黃咸”——曾經的冶金、服裝、建材“老工業走廊”,正蝶變成為以“光芯屏端網”產業集群為核心的科創大走廊。

“武鄂黃黃咸”之變,折射出武漢城市圈一體化的不斷深入。七大湖北實驗室、九大科學裝置、九大創新中心、七大功能板塊、三條千億產業大道、兩大萬億產業集群……未來,這條大走廊上,會有越來越多的創新資源唱響“協奏曲”,塑造湖北的核心競爭力。

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引,全省上下在“一”字上下功夫、做文章。

共繪一幅圖。武漢城市圈同城化發展第一個三年行動方案閃亮登場——圍繞“便捷、創新、開放、共享、綠色、活力”城市圈建設,統籌推進武漢城市圈基礎設施、產業協同創新、對外開放、公共服務、生態環保、要素市場等六個領域同城化發展,加快形成空間結構清晰、城市功能互補、要素流動有序、產業分工協調、交通往來順暢、公共服務均衡、環境和諧宜居的現代化城市圈格局。

共治一江水。湖北搭建了省域內交叉水域聯合打擊平臺,武漢與黃岡、鄂州、孝感、咸寧,黃岡與黃石、鄂州,荊州與咸寧、仙桃、天門、潛江,襄陽與十堰、荊門等,努力形成共治一江水、共護一江魚的良性互動大格局。

共建一條鏈。省經信廳首次出臺制造業產業布局圖,涉及汽車、智能制造裝備、集成電路、光通信、現代化工等16條產業鏈。強鏈補鏈,成為各地共識。比如,“武漢為龍頭、各地做配套”的集成電路產業中,天門市直奔配套環節——封裝測試。眼下,位于天門的芯創科技,正在進行技改擴規,月產能將超過4億顆,成為武漢最得力的產業“伙伴”。

聚沙成塔,聚木成林。一體化,將有力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拓展湖北發展新空間。

在“破”字上發狠勁,讓要素自由流動

奏響“聯彈曲”,唱好“協奏曲”,亟須拓展資源配置空間,打破各種壁壘。

位于鄂州的湖北國際物流核心樞紐項目到黃岡市區的直線距離,比到鄂州城區還近,僅一江相隔。連接起兩地的燕磯長江大橋建成后,從鄂州機場經大橋可向北直通武鄂、大廣等高速公路,也可在15分鐘內通達黃岡市區,使機場的腹地大為延伸。

看準臨空經濟區大有可為,鄂州和黃岡兩市簽署協議,主要負責人主抓、督辦、協調項目前期工作,攻克一個個難題,僅用一年多時間就完成所有前期工作。

破除要素制約,讓生產要素自由流動——

興山縣在宜昌高新區、猇亭區和宜都市等地的飛地園區,已成為“產品高端化、產業綠色化”轉型升級的平臺。利用飛地園區,興發集團壓減傳統工業級磷化品比例達90%,開發出電子級、醫藥級、食品級產品13個系列369個品種,60%的產品出口。

刀刃向內改革,讓老百姓更有獲得感——

6月17日,武漢城市圈九城同設“政務通辦窗口”,并發布首批106項政務服務事項“跨市通辦”清單。通過“全程網辦”“異地代收代辦”“窗口通辦”等通辦模式,切實解決企業群眾異地辦事“多地跑”“往返跑”難題。一城集采,全域同價,武漢醫保藥品談判降價紅利覆蓋“城市圈”。

共同譜寫高質量發展的協奏曲,更廣闊的區域發展新格局正在被打開。

[責任編輯:h001]

資訊播報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