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批創新“良種”育成出苗。
商務部日前發布自貿試驗區第四批、18個“最佳實踐案例”,遼寧自貿試驗區沈陽片區“‘事轉企’背景下國有企業‘三級跳’發展新模式”案例成功入選,這是遼寧此次唯一入選案例,將供全國各地在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中借鑒。
以制度創新為靈魂、為核心,沈陽片區運行4年多來,始終緊扣企業需求,始終堅持發展為要,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全力推動各項制度創新成果轉化為企業成長壯大的實效和區域高質量發展的成效。
市場主體加速集聚,發展活力持續迸發:累計新注冊企業超過2萬戶,是成立前的33倍;今年以來,總投資607.3億元的57個億元以上重點項目加緊建設,類別涵蓋數字經濟、智能制造等領域,將為做好結構調整“三篇大文章”,推進數字遼寧、智造強省建設提供助力。
高能級對外開放平臺效應顯現:2020年全口徑稅收、實際利用外資、進出口貿易額分別是成立前的3.9倍、3.8倍和3.2倍;今年上半年,實現全口徑稅收6.2億元,同比增長23.7%。
緊扣企業需求“量身”改革破瓶頸
商務部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推出的18個“最佳實踐案例”創新性強、市場主體反應積極,具有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持服務國家戰略、聚焦人民關切、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等4個特點。
緊扣需求,激發活力,正是沈陽片區持續深化制度創新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此次入選的“‘事轉企’背景下國有企業‘三級跳’發展新模式”,以沈陽國際工程咨詢集團為試點進行。改革前,囿于體制機制束縛,其活力未能充分激發和釋放,提升整體競爭力成為發展迫切所需。2017年,沈陽國際工程咨詢集團在沈陽片區注冊轉制為企業。沈陽片區管委會與沈陽市國資委聯合出臺國有企業產業轉型升級和結構調整的實施意見,并結合實際細化改革方案,先后實施事轉企、混合所有制改革、高科技轉型三次改革。
一次改革,構建現代法人治理體系,實現集團化行政、技術、財務管理,市場化機制選人用人;二次改革,集團選擇下屬企業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實施股權激勵,激發企業活力,2020年承攬項目比改制前增加20%;三次改革,“點燃”企業高質量發展引擎,在沈陽片區孵化、推動下,集團獲得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2020年高技術收入占比達78%,比上年提高8.4個百分點。
三次改革逐一“破繭”,闖出了國有企業體制改革創新的一條新路。
創新探索5項經驗全國復制推廣
制度創新是自貿試驗區的靈魂。“自貿試驗區就要試水蹚路、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這需要我們深入了解企業需求,梳理政策和服務瓶頸,讓創新舉措有企業承接,確保企業受益。”遼寧自貿試驗區沈陽片區管委會副主任張世成對此深有感悟,“唯其如此,我們的創新才有價值、有意義。”
4年多來,沈陽片區聚焦服務新時代東北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深入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創新試驗。
目前,飛機行業內加工貿易保稅貨物便捷調撥監管模式、出入境人員綜合服務“一站式”平臺、優化涉稅事項辦理程序、國企“內創業”、“事轉企”背景下國有企業“三級跳”發展新模式等5項創新經驗在全國推廣;政策兌現單一窗口、綜保區分類加工監管新模式等55項創新經驗在全省推廣。
瞄準制約區域發展的金融短板,沈陽片區在東北率先開展QFLP(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科技園區集合貸等試點,跨境電商“銀政擔”信用融資試點發放融資2000萬元……制度創新的撬動效應愈加凸顯。
大膽試加速改發展活力持續迸發
創新,意味著“從0到1”的“關鍵一躍”。“沈陽片區必須以更大智慧和勇氣去大膽試、加速改,將創新探索深度嵌入產業鏈。”張世成說。
保持強烈的創新意識,沈陽片區成立一個專班、組建一個團隊、創辦一個研究院,下大力氣抓好制度創新。
組建制度創新工作專班,下設產業轉型、金融服務等6個推進組,更好發揮各部門專業優勢,圍繞投資貿易便利化、產業轉型升級等領域進行探索研究,推動創新和產業融合發展。
成立制度創新專門團隊,從13個部門抽調形成25人工作隊伍,深入企業,充分了解企業訴求,及時解決企業在生產經營、項目落地過程中的問題,推動形成制度創新成果。
面向國內外廣發“英雄帖”,社會化招聘組建自貿創新研究院,打造制度創新專業化隊伍和具有沈陽片區特色的研究與創新中心。
同時,沈陽片區編制完成制度創新三年行動計劃,在營造國內一流的營商環境體系、構建高水平的科技和人才體系、促進數字經濟創新發展等方面提出200項舉措,通過一系列源于需求的創新舉措加速主導產業聚集,持續提升競爭力,打造高質量發展的“先行地”和“試驗田”。
熱門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