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時節(jié),位于城市綠心的首都博物館東館宣布主體結構全面封頂,“運河之舟”已立起骨架、靜待揚帆。
這是綠心三大建筑中首個實現(xiàn)主體結構封頂?shù)捻椖俊P掳娉鞘锌傄?guī)提出,要構建大尺度綠色空間,促進城綠融合發(fā)展,在城市副中心形成“兩帶、一環(huán)、一心”的綠色空間結構。“一心”,即指城市綠心,總規(guī)劃面積約11.2平方公里,是一處集生態(tài)修復、市民休閑、文化傳承于一體的城市森林公園,也是城市副中心最有生命力的地標。
城市綠心以北運河及大面積綠化空間作為藍綠交織的生態(tài)底板,將形成“一心四組團”的功能結構,其中,位于西北部的市民文化休閑組團,由劇院、圖書館、博物館三大文化建筑組成,也是北運河文化傳承的載體。
首都博物館東館又名“運河之舟”,設計理念源于古運河圖景中的船、帆、水三個元素,南側形似巨帆,高高揚起;北側形如船只,堅實厚重;整體望去,仿佛是鑲嵌在城市森林中的“古韻風帆”,高低起伏的帆船屋面也豐富了整個綠心的天際線。
2020年9月,記者第一次來到首都博物館東館施工現(xiàn)場,眼前所見還是一個巨大的基坑,近20臺大型機械設備分布在基坑的各個角落進行著基礎樁施工。昨天,當記者再次來到施工現(xiàn)場,建筑骨架已呈現(xiàn)在眼前。
從結構看,首都博物館東館由“主樓”和“市民共享大廳”兩棟建筑單體組成,總建筑面積9.97萬平方米,兩棟單體之間采用地下展陳通廊和連廊連接。
“這是一項事關民生的重點工程,開工就是決戰(zhàn)。”動工第一天,施工方北京城建集團首都博物館項目經(jīng)理賈成亮就對所有人說。
辦公室的記錄板上,詳細記錄著施工中的每一個進展:2020年11月23日,首都博物館東館實現(xiàn)首段底板澆筑;2020年12月16日,首段正負零板完成澆筑;2021年1月25日,首段主體結構封頂;2021年4月14日,主體結構全面封頂,比計劃工期提前了6天。
“刨除春節(jié)假期,從底板鋼筋綁扎到混凝土主體結構封頂,超2000名建設者一路攻堅克難,僅用了4個月的有效施工時間。”賈成亮說,為了用好每一分鐘,全體人員都養(yǎng)成了隨時關注天氣預報的習慣,“有一天,天氣預報說晚上10點雨能停,300多名建設工人就等在現(xiàn)場。”
主體結構全面封頂后,首都博物館東館的下一個建設節(jié)點就是外立面亮相。按照計劃,三大建筑將于2021年底實現(xiàn)外立面亮相。
運河蜿蜒流淌,古城伴水而生,綠心層疊蒼翠,一個綠色生態(tài)范本正徐徐成型。(記者 趙瑩瑩)
熱門
聯(lián)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wǎng)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