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8月13日,創業板注冊制下,已有23家企業IPO注冊生效。按照市場預期,首批IPO企業掛牌上市也將臨近。對于投資這些企業的創投機構來說,距離成功也更近一步。
據梳理,目前創業板800多家公司中,有六成在上市前獲得過風險資本的支持。在創業板設立的近11年間,也是我國創投機構蓬勃發展的11年。創業板在支持創新、實現創新與資本的良性循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受訪業內人士認為,創業板注冊制改革將推動創投產業快速發展,加速科技創新與資本的結合,持續推動我國經濟轉型升級。
“自設立以來,創業板對高科技、高成長企業提供了融資渠道,促進科技創新與資本的結合,推動創新型經濟的發展,較好地促進了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中山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湛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除了為上市企業提供融資支持,創業板也為創投機構提供了一個重要的退出渠道,進一步促進了我國創投產業的快速發展。深交所資料顯示,2000年8月份,國務院正式同意由深交所承擔創業板籌備任務,僅當年創投機構就新增102家,深創投、達晨創投、同創偉業等一批創投機構在深圳起步。創業板籌備及快速發展的20年,也是我國風險投資行業蓬勃發展的20年。
盛世投資管理合伙人陳立志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創業板走過的11年,也是我國創投行業蓬勃發展的11年。目前不少國內知名的投資機構就是在過去的11年里,借著創業板的東風發展起來的。創業板的設立和發展,既為創投產業的萌芽提供了非常好的土壤,也為創投行業的迅速成長注入了強勁動力。
“創投機構借助投資項目在創業板的上市獲得可觀的回報,進而以更大的熱情和更充足的資本支持科技創新,實現科技創新與資本相互促進的正循環。”陳立志進一步解釋道。
投中研究院院長國立波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中國創投行業已經有20年的發展歷史。經歷前10年美元基金為主導、近10年本土人民幣基金崛起,中國創投行業規模已經達到10萬億元,僅次于美國,位居世界第二位。“此次資本市場的注冊制改革,開啟了中國創投行業發展的春天。”
“從創業板來看,有60%創業板上市公司獲得過創投機構的投資,創投機構在發掘、培育優質上市資源和企業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國立波表示。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7月底,我國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和創業投資基金合計規模為10.59萬億元。
“創業板注冊制改革將加速創投產業有效循環,擴大了中小科技型企業的融資渠道,使得市場資源配置效率進一步提高,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進一步提升。”李湛表示。
陳立志表示,創業板注冊制改革對創投機構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三方面:一是疏通風險資本退出渠道,增強風險資本流動性,提升創投行業活躍度;二是縮短創投機構退出周期,有效提升一級市場對投資人的吸引力,引導更多資金流向一級市場,緩解創投機構募資壓力,進一步壯大創投市場;三是推動創投行業市場優勝劣汰。
另外,創業板改革優化發行條件,設置了多元化的上市標準,明確支持“三創四新”企業,并設置了行業“負面清單”,也將進一步引導創投機構的投向科技型企業。
陳立志表示,創業板行業定位的明確疊加退出周期的縮短,將進一步引導風險資本對研發周期較長、商業化進程較為緩慢的高科技項目的投資,如創新藥、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等,從而推動門檻較高的硬科技項目的發展。
國立波表示,目前,80%的創投機構募投項目為各類戰略新興產業,并將進一步推動了中國新舊動能的轉換,促進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作者 吳曉璐)
熱門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