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界面】
7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企業家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總書記強調,我們必須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充分發揮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大力推動科技創新,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打造未來發展新優勢。
中國制造,如何在新發展格局中尋新機開新局?企業有哪些成功的實踐?還有怎樣的制約因素需要破解?在這里我們選取三個案例進行分析和解讀。
“出口轉內銷”:一家外貿企業的市場新開拓
【案例】
蘇州維信電子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設計、制造、組裝柔性線路板于一體的外貿生產型企業,產品應用于移動電話、消費類電子產品、計算機及醫療設備機械等領域,年銷售額達百億元。但今年以來,海外疫情使企業的訂單受到了巨大沖擊。
西方不亮東方亮,手中有適銷對路的產品,中國市場的大門開啟了。在疫情期間,“宅經濟”火爆,國內各類互聯網線上業務有明顯增長的趨勢,PAD等電子產品網上熱銷。作為設備產業鏈重要組成部分的維信電子馬上調整經營策略,將原本用于出口的產品第一時間轉入內銷市場。在企業努力拓展和海關盡力幫扶之下,蘇州維信電子有限公司今年上半年出口轉內銷金額同比增長50%以上。
“我們對轄區180多家重點進出口企業進行了排摸,41家企業有巨大的內銷需求。”蘇州海關駐吳中辦事處主任孫威表示,“海關各項支持出口轉內銷的措施,最終目的是讓企業‘留得青山,贏得未來’。”
【背景】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支持適銷對路出口商品開拓國內市場。”在當前保護主義上升、世界經濟低迷、全球市場萎縮的外部環境下,我們必須充分發揮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通過繁榮國內經濟、暢通國內大循環為我國經濟發展增添動力,帶動世界經濟復蘇。
當前我國外貿發展面臨的風險挑戰前所未有。商務部調查顯示,境外疫情蔓延,國際需求萎縮,外貿企業訂單下滑,出口轉內銷的積極性上升,出口產品轉內銷也存在較大的增長潛力。
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了《關于支持出口產品轉內銷的實施意見》,從三個方面提出了10條政策措施:一是支持出口產品進入國內市場,包括加快轉內銷市場準入,促進“同線同標同質”發展,加強知識產權保障;二是多渠道支持轉內銷,包括搭建轉內銷平臺,發揮有效投資帶動作用,精準對接消費需求;三是加大支持力度,包括提升轉內銷便利化水平,做好融資服務和支持,加大保險支持力度,加強資金支持。
【解讀】
商務部外貿司副司長楊國良:從短期看,支持出口產品轉內銷,是幫扶外貿企業破解內銷難題,促進外貿基本穩定的應急之舉。從長期看,支持出口產品轉內銷也是促進內外貿有效貫通,充分利用國內國際雙循環,培育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長久之道。
從國內消費看,全國疫情防控阻擊戰取得重大戰略成果,國內市場需求正加快釋放,為電子家電、輕工、紡織服裝、農產品等出口行業提供了內銷市場。從投資帶動看,各地推進新型基礎設施、新型城鎮化和重大工程建設,為機械設備、電機電氣設備、精密儀器等出口行業帶來了新機遇。從消費升級看,部分外貿企業正從傳統批量生產轉向個性化定制,可以更好滿足國內消費升級需求。網上銷售、直播帶貨等消費新模式快速發展,也為外貿企業打通了直接面對消費群體的銷售渠道。
但同時,外貿企業轉內銷也面臨一些困難,主要是部分產品國內外標準不同。比如:出口歐美的服裝尺碼與國內標準不同,款式和國內市場需求也有差異,轉內銷時需要做有針對性的調整或改造。部分出口產品轉內銷往往涉及品牌商標問題,需要得到外方授權。一些外貿企業長期按訂單生產,缺乏國內市場營銷經驗和專門的團隊,品牌國內認知度不高。此外,轉內銷還面臨市場結算模式的差異問題,內銷通常采取賒銷模式,先拿貨、后付款,占用資金多,風險相對較高。我們將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落實落細《實施意見》,確保用足用好各項政策措施,全力穩企業、穩就業,幫扶外貿企業渡過難關,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
“化危為機”的挑戰:一次自主品牌的“防斷鏈”研發
【案例】
“下游企業機器開起來,卻無米下鍋,而國內沒有可替代的自主產品。”中石化寧波新材料研究院聚烯烴研究室副主任劉川川6月上旬走訪調研滾塑市場后感嘆,市場的需求超出了預期,要抓住這波機遇,就要快速響應。
這是一次“化危為機”的挑戰。滾塑,是一種塑料中空成型方法。船艇、水箱等戶外滾塑產品由于長期處于濕熱、曝曬、沖擊等復雜環境中,對材料性能具有特殊要求,國內制造企業原料長期依賴進口。當前,受國際疫情影響,國內制造大型滾塑產品的企業面臨國外供應鏈斷貨的局面。
針對新產品特性,中國石化鎮海煉化公司新成立的中石化寧波新材料研究院采用快速表征分析、添加劑配方研究、數據推理和實驗驗證等方式,快速明確目標產品性能與核心生產參數,一個月內完成了產品的配方、命名、申碼、生產,填補了國內空白。日前,首批400噸新產品已被下游制造企業搶訂一空。
【背景】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國有企業特別是中央企業要發揮龍頭帶動作用,帶動上下游各類企業共渡難關。要加強國際合作,保護好產業鏈供應鏈。
中國是全球最有潛力的大市場,具有最完備的產業配套條件。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蓬勃興起。企業家要立足中國,放眼世界,提高把握國際市場動向和需求特點的能力,提高把握國際規則的能力,提高國際市場開拓能力,提高防范國際市場風險能力,帶動企業在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中實現更好發展,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
【解讀】
長江商學院大企業研究中心研究員李錦: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為穩定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新謀劃、新布局,也為我們中國的企業在全球產業鏈重構中指明了方向。我國具有超大規模市場優勢,這種優勢在逆全球化和保護主義盛行的背景下顯得尤其重要。
我國工業具備全球最完整的產業體系,加上擁有超大規模的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14億人口,有接近4億的中等收入群體,這本身就是一個其他國家無法比擬的巨大消費市場。越是在當下的全球產業發展格局下,越要健全產業鏈,抓住關鍵問題,補齊短板,凸顯勞動力成本、供應鏈成本、營商環境等優勢,完善產業鏈配套設施,吸引更多全球優秀企業加入我們的產業鏈集群,建立一個高效率的內部循環體系。要從戰略上把握供應鏈區域化、本地化、多元化、數字化轉型的新趨勢,再造基礎產業鏈。要在固鏈補鏈強鏈上下功夫。我們產業鏈上有一些短板,面對疫情下的全球產業鏈重構,應該倒逼自己盡全力將產業鏈中的一部分舉足輕重的零部件環節實現本土化,運用科技創新實現技術和工業突破。
每8秒出口一臺3D打印機:一條科技打造的銷售新路徑
【案例】
消費級3D打印機廠商創想三維,今年3~4月份的海外銷量同比翻了6倍,4月僅前半個月訂單就達到16萬臺,相當于每8秒就賣出一臺。“今年前5個月已經完成了去年全年50萬臺的銷量,全年的出貨量預計會達到去年的3~4倍。”創想三維CEO陳春表示。
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供應鏈造成嚴重沖擊,大量工廠停工,銷售與物流渠道斷裂,不少產品的零部件斷供。3D打印銷售如此火爆的重要原因,一是3D打印為解決全球供應鏈難題提供了全新可能性,以快速、小批量、無模具、柔性制造、按需生產為特征的3D打印繞過供應鏈斷點,節省開模生產的時間和成本,為穩供應鏈提供了一條新路徑。二是中國制造的消費級3D打印機性價比極高,極具競爭力。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二季度,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8%,而一季度為下降3.8%,為增速最高的行業板塊,與上年同期水平基本持平;6月份,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0%,較上月繼續加快1.1個百分點。新興產品繼續高速增長,6月份,3D打印設備、集成電路圓片、智能手表同比增長1至5倍。高技術制造業快速增長,新動能持續發力。
【背景】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絕不是關起門來封閉運行,而是通過發揮內需潛力,使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更好聯通,更好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實現更加強勁可持續的發展。要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大力推動科技創新,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打造未來發展新優勢。
5G、工業互聯網等數字技術對供應鏈變革影響巨大。目前,我國正抓住“新基建”機遇,加大對產業鏈供應鏈的整合,推動制造業升級和新興產業發展。加快5G建設進度,打造人機物全面互聯的工業互聯網,大力發展新型智能化計算設施,推動實現信息、技術、產能等精準配置與高效對接,從而加強產業鏈供應鏈的協同。
【解讀】
機械工業信息研究院副院長石勇:當今世界,經濟嚴重衰退,產業鏈供應鏈循環受阻,國際貿易投資萎縮,逆全球化思潮抬頭,全球產業發展變得失序而動蕩。全球制造業的價值鏈和產業鏈面臨重構。越是復雜的局面,越要保持冷靜、客觀的態度和立場。
外部環境的變化將在疫情之后從內、外兩個方面影響我國裝備制造業的發展。從外部看,西方國家在疫情之后對中國的市場排斥、文化排斥和技術壁壘將會增強。從內部看,我國裝備制造業許多老問題和新風險的解決已迫在眉睫,考驗著我國產業的內生韌性。應對這些不確定問題,對政府和企業的應變能力和決策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從“大勢”著眼,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興起,中國經濟正在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先進制造業作為一個國家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力的代表性產業,是確保國家安全的重要支柱。我國正在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應用以及“新基建”的發展都為裝備制造業轉型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另一方面,要看清“對手”,客觀分析和學習如何牢牢控制產業、產業核心技術和節點,且不失對全球技術鏈、價值鏈、產業鏈的整體掌控。(記者 張翼)
熱門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