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業復工后 企業家呼吁推動行業自救

2020-07-27 10:16:49    來源:中國經營報    

2020年上海國際電影節作為國內電影行業復工后的第一個展會備受關注,但由于疫情原因,本屆上海電影節嚴格控制現場人數,采取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舉辦。

本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開幕論壇已于7月25日上午舉行,并在當日晚上以錄播形式播出,該論壇探討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影響,電影產業如何積極有效復工復產。

記者注意到,在7月16日國家電影局發布有序推進電影院恢復開放通知后,全國各地的影院在逐漸開業,目前票房數據在逐步恢復。

燈塔專業版數據顯示,7月24日全國票房為2200萬元,共開7.8萬場。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阿里影業總裁李捷對此指出,這個數字大概是中國電影整個市場的1/6的場次,實現了日常大概1/5的票房。同時,在他看來,如果這個周末新片能夠發揮對票房的帶動作用,那將會極大恢復影院開業的信心。

疫情期間如何推動復工復產

影院在長達180天的停擺后,電影行業全產業鏈受到極大影響。

影院復工后,首批30多部復映片以公益放映的形式進行。

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總經理,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傅若清在該論壇上透露,在7月12日左右得知影院可能在7月20日復工后,中影和華夏在那時便開始了35部電影的大量的拷貝和復制工作,并進行了全國各個影院的硬盤發放的準備以及密鑰的配置。“作為發行方,影片的復映工作需要大量的工作配合出品方,特別是第一階段第一期有30多部影片的公益放映,也就是說將票房讓利給影院的這種放映,要做很多細致的工作。”

同時中影和華夏投入了1億元推出觀影券,向醫務工作者、高考中考的學子進行回饋。

光線傳媒董事長王長田則指出,在過去一段時間,他們重新梳理了正在進行中的大概六七十個項目,這些項目全面提高了標準,進行成本的進一步考量,并且重新打磨劇本,甚至推翻劇本。

此外,光線對旗下投資和合作的中小企業進行幫扶,有的是派出主要的管理者去這些公司工作,有的則是派出編劇和項目管理人員去發展項目,并幫助解決資金問題。

影院在疫情期間房租成為壓在經營者身上的最大壓力,博納影業集團總裁于冬表示,他最近一段時間都在奔波于各大業主、老板之間談影院降租問題。“目前我感覺還是得到了業主方的同情和理解。比如說銀泰百貨、茂業百貨、中糧大悅城、龍湖地產等都給予博納的影院疫情期間全免的支持,我特別感動。這就是企業家幫企業家,也代表了中國經濟的韌勁。越是困難的時候,大家越要聯起手來,共克時艱。”

線下發行VS網絡發行

此外,疫情發生以來至今,整個電影行業在發生變化,包括《囧媽》《征途》等數部院線電影直接登陸流媒體,嘗試院線電影線上發行的模式。而國際上,傳統影視巨頭也紛紛成立流媒體部分,一些新興的流媒體企業比如HBO等平臺在線上發行方面展現出越來越大的話語權。

同時,論壇上有嘉賓指出,疫情會加速整個產業的結構性調整。上海電影(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健兒表示,疫情之后,線下的重資產影院、影視基地、主題樂園等會加大兼并收購重組的力度,線下的業務也會加速和線上的渠道及流媒體的整合置換。

線上發行對影院的沖擊這一話題在疫情期間被頻頻探討,但顯然,傳統電影企業新興的網絡平臺之間明顯呈現出不同的觀點。

騰訊影業首席執行官程武在論壇上指出,新的科技和內容的結合將會帶來新的體驗,這在未來會是一個常態。他認為在這種常態的沖擊下,如果不思進取,還是停留在低水平同質化的內容的重復和競爭,即便不被流媒體所淘汰,也一定會被其他新的內容和科技的手段所取代。電影行業應該更主動地應用和探索現代科技和電影藝術結合的方式進行創新。

傅若清認為,影院在觀影時承載了社交屬性,這是電影和其他視聽產品相比所具有的差異化屬性。因此,他認為影院一定要拿得出觀眾不在家里看電影或者其他內容的東西,即提高放映環境和放映質量。他表示,他們在經常進行影片拷貝時看到的畫面,相比觀眾在影院最終看到的畫面差距很大,基于此,中影和華夏也一直致力于在未來強化電影院差異化屬性和高品質的沉浸式觀影體驗的工作。

李捷認為,電影以后一定是走院線發行或者網絡發行,這是毋庸置疑的,他以今年上海國際電影節的線上線下結合的舉辦方式為例,認為這種模式今后在所有的展會上都會出現。“包括電影,既有線下的模式,也有線上的模式,未來真正能夠贏得用戶的是善用科技手段把線上線下融合在一起的企業,我們應該掌握流媒體這樣的平臺和用戶規模。”李捷說道。

“電影院會消亡嗎”這個話題由來已久。王健兒則樂觀地指出,電影院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都會好好地活著。“我的觀點在至少5年,可能更長時間,重大體量的電影還是離不開電影院,這是投資者的利益所決定的。”但他也認為,應該在院線發行和網路發行二者之間探索更多新的模式、新的業態,來更好地讓投資者有回報。

于冬坦言,他仍然是一個院線電影的堅持者和堅守者。他認為,越是在線下影院面臨困難時,越要在內容端加大創作。

此前,記者查閱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網站發現,目前電影備案公示數量低于去年同期數量。于冬表示,目前業內都想盡快恢復生產,目前的片源不算引進片的情況下,大概有四五百部,這只能支撐到明年的三四月份,除了明年暑期會有一些建黨百年的影片出來,但是接下來的檔期會比較空。

因此他呼吁,應該給創作者更多鼓勵,以恢復信心。“前不久說橫店開機劇組數量恢復挺快的,但大部分是拍攝期10天左右的網絡電影,我們真正的院線大電影現在開機量很低,所以現在我們要有這樣的底氣、這樣的信心——只要我們把電影做好,拍出好電影,不要管什么窗口期的問題,自然院線都會把市場給你,影院現在跟制片方一條心,片方出好片子,影院就會增加上座率,就有信心繼續開店。”于冬說道。

傅若清指出,疫情帶給大家非常大的壓力,特別是經濟上的壓力。作為中影和華夏這樣的公司又幾乎依賴電影生存,電視劇、網劇等內容的工作開展還是很少。所以在疫情期間,他們也在思考,未來除了線下影院的電影發行之外,還要大踏步地推進線上電影的發行工作。“我們要差異化地和愛奇藝、騰訊、優酷等流媒體平臺共同成長,然后來推動電影能夠深入到每一個觀眾,使得電影能夠保持它獨特的魅力。”(記者 馬秀嵐 張靖超 )

[責任編輯:h001]

資訊播報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