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手藝助力打造“扶貧車間” 在家門口就能就業賺錢!

2020-07-20 15:42:43    來源:濰坊日報    

7月17日早晨,壽光市雙王城生態經濟園區牛頭鎮村的“扶貧車間”按時開門了,陳會英老人和幾個同伴來到草編加工車間,圍著坐在一起,一邊聊天一邊干活,以這種方式開啟新的一天。“俺原先是貧困戶哩,想掙錢找不到地方,有了‘扶貧車間’,在家門口就能掙錢,最多的時候一天30塊錢,雖然不多,但零花錢有了,也脫貧了!”陳會英對記者說。

草編車間的隔壁是拖鞋加工車間。里面燈光明亮,井然有序,曾經是貧困戶的隋清華正一手托著半成品,一手在飛針走線。她51歲,比陳會英年輕,縫制拖鞋需要的氣力大,但收入更高。“每個月差不多1500塊錢左右吧,訂單多的時候,掙得還多。”談到收入的問題時,隋清華快言快語地回答。

牛頭鎮村位于壽光北部,是壽光數一數二的大村。由于是鹽堿地,種植作物單一,農民收入較低,村內貧困戶不少。為了讓貧困戶過上好日子,拓寬群眾增收渠道,壽光市依托當地盛產蘆葦、茅草的資源優勢和村民勤勞能干、特別是傳承了前人擅長草編老手藝等優點,投資數百萬元建起“扶貧車間”,與知名企業建立合作關系,企業出技術、原料和負責下訂單,地方政府負責提供場地,優先吸納貧困戶、低保戶等弱勢群體就業。收到預期效益后,又與其他企業合作,在“扶貧車間”設立家紡代加工點、拖鞋加工車間,讓更多貧困戶和普通群眾實現了家門口就業脫貧和增收的夢想。

牛頭鎮村婦聯主席朱萍告訴記者:“村里有的群眾年紀大了,有的身體有殘疾,很難在企業找到崗位。自從村里有了‘扶貧車間’,這樣那樣的限制都沒了,個人不用操心原料、場地和銷路,只管把活干好,計件發工資,只要人不懶,脫貧不是問題。”

“扶貧車間”一樓大廳的展示臺上,展示著出自貧困戶之手的各類手工藝術品,原先在地里被廉價賣掉或燒掉的蘆葦、茅草,如今被他們編成了花瓶、挎包、圓扇等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藝術品。既暢銷國內,又走出國門賺外匯,更使草編老手藝重煥生機。朱萍興奮地對記者說:“除個別年老多病或身體重度殘疾的貧困戶,大多數貧困戶都成為‘扶貧車間’的一員,靠自食其力和政府的關心幫助,戶戶爭相脫貧、人人努力奮斗,促進了民風村風的向好向上!”

“現在沒事就到這里干活掙錢,大伙聚到一塊,拉拉呱、聊聊天,比著干,精神充實了。”陳會英老人感慨道。

雙王城生態經濟園區黨工委書記張文杰對“扶貧車間”有著更深的理解和更長遠的謀劃。他說:“精準扶貧要與產業項目結合,牛頭鎮草編、寇家塢老粗布都是雙王城人的老手藝和傳統文化。我們通過挖掘資源稟賦,發展特色產業,實現了精準扶貧,同時把防止返貧的屏障筑得愈發牢固。下一步,將與扶貧部門和企業一起,把‘扶貧車間’管理好,把產業鏈維護好,既讓脫貧群眾的日子芝麻開花節節高,還要放大效應,助力鄉村全面振興!”(記者 孫希明)

[責任編輯:h001]

資訊播報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