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泰州市2018年曾查辦一起特大化妝品非法添加禁用成分案件。違法人員從多個渠道購進非法添加禁用成分的化妝品原料,或在面膜、美白、祛痘類化妝品中大量添加倍他米松、氯化氨基汞、甲硝唑、氯霉素等禁用成分,通過半成品、貼牌、成品等形式,銷售給全國20多個省份的上千家美容院、化妝品店及數以萬計的消費者。當地監管人員表示,該案深刻揭露了化妝品行業長期形成的“潛規則”。
與30年前的舊條例相比,新條例對各種違法行為加大了打擊力度,提升法律的震懾力。河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綜合規劃處副處長楊占新注意到,新條例中關于違法行為處罰的法條數量有18條,比舊條例增加了一倍;法條內容也更加細化,涵蓋各種違法情形。
“新條例結合近30年執法實踐和當前化妝品市場存在的突出問題,凡是對生產經營者設定禁止性規定和義務性條款規定的,在法律責任部分均設定了法律責任。”楊占新指出。
新條例綜合運用沒收、罰款、責令停產停業、吊銷許可證件、市場和行業禁入等處罰措施打擊違法行為。以罰款為例,以前罰款基數為“違法所得”,現在調整為“貨值金額”,罰款額度大幅提高。比如對未經許可從事化妝品生產活動等違法情形,由舊條例的“可以處違法所得3到5倍的罰款”,提高到“并處貨值金額15倍以上30倍以下罰款”。
而且,增加對違法行為“處罰到人”的規定。對嚴重違法單位的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負責人、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不僅處以罰款,還可終身禁止從事化妝品生產經營活動。
比如在打擊假冒偽劣和非法添加方面,新條例作出一系列新的規定:要求化妝品生產經營者建立并執行進貨查驗記錄制度,保證產品的可追溯性;對非法添加可能危害人體健康的物質等違法行為,最高可處以貨值金額30倍罰款,甚至終身禁止從事化妝品生產經營活動。對舊條例未明確的美容美發機構、賓館等擅自配制化妝品、更改化妝品使用期限等行為,新條例也作出了明確處罰規定。
此外,新條例還強調,對造成人體傷害或者有證據證明可能危害人體健康的化妝品,監管部門可以采取責令暫停生產、經營的緊急控制措施,并發布安全警示信息。
“這給現階段有待規范的企業行為和化妝品產業鏈條中所謂‘灰色地帶’敲響了警鐘。”北京工商大學教授董銀卯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
亮點二:“讓好鋼用在刀刃上”,更加科學地確保化妝品原料安全
根據新條例規定,化妝品是指以涂擦、噴灑或者其他類似方法,施用于皮膚、毛發、指甲、口唇等人體表面,以清潔、保護、美化、修飾為目的的日用化學工業產品。作為一種直接作用于人體的化學工業產品,安全是化妝品的底線。除了非法添加禁用物質,化妝品本身的原料若存在問題,給消費者的健康安全也會帶來隱患。原料安全,是化妝品安全的重要前提。
熱門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