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三號組網完成 航天相關概念股迎來高光時刻

2020-06-29 08:29:07    來源:中航證券    

重要事件

6 月20 日,國睿科技對國睿防務、國睿信維股權變更事宜已辦理完畢工商變更登記等手續,公司已合法持有標的資產。

6 月23 日,高德紅外公告于近日收到與客戶簽訂的兩份軍品紅外熱像儀訂貨合同,合同金額分別為4,712 萬元、9,780.75 萬元人民幣。

6 月23 日,中航沈飛公告其全資子公司沈飛公司擬吸收合并上海沈飛國際貿易有限公司(上海公司),上海公司為沈飛公司全資子公司。此次合并有利于公司縮短管理鏈條、優化資源配置。

6 月23 日,航錦科技公告,其全資子公司長沙韶光擬進一步增持武漢導航院股權。光谷產投掛牌轉讓武漢導航院21.00%的股權,長沙韶光聯合保利防務參與公開競拍,其中長沙韶光擬受讓武漢導航院16%的股權。

6 月23 日,我國北斗三號最后一顆組網衛星發射成功,象征我國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已經全面完成。

6 月24 日,俄羅斯在莫斯科紅場舉行盛大閱兵式,紀念衛國戰爭勝利75周年。除俄方外,來自中國等13 個國家的儀仗隊在紅場受閱。

投資建議

一、北斗三號組網完成,下游市場迎來快速發展6 月23 日,伴隨我國北斗三號最后一顆組網衛星發射成功,象征我國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已經全面完成。目前,北斗已形成完整產業鏈,北斗基礎產品已實現自主可控,國產北斗芯片、模塊等關鍵技術全面突破,性能指標與國際同類產品相當。截至2019 年底,國產北斗導航型芯片、模塊等基礎產品銷量已突破1 億片,國產高精度板卡和天線銷量分別占國內市場30%和90%的份額。據統計,2019 年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總體產值達3450 億元。

伴隨今年北斗三號導航系統的全面建成,未來北斗下游(終端產品及服務)的市場增量空間將主要集中兩方面。即針對北斗三號系統的北斗終端產品更新換代需求,以及產業融合過程中產生的相關北斗終端產品及服務的新需求。在此環境下,產業鏈下游行業尤其是擁有較強核心技術競爭力、新市場拓展能力的公司將充分受益。

二、軍工行業處于低位,同海外軍工企業和國內其他行業相比,我國軍工行業相對優勢及防御屬性尤為凸顯:

① 我國軍工行業的需求主要在國內,且是剛需,需求端不會受疫情影響出現下滑;② 軍工訂單的生產和交付多集中于后半年,停工停產影響不大;③ 軍改進入中后期,軍品訂單有望獲得恢復性和補償性增長,宏觀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增大,軍工行業卻是高度景氣向上,同其余行業相比,愈加具有比較優勢。

軍工行業估值處于歷史底部,核心資產顯著低估。國防軍工行業PE、PB均處于14 年來較低分位。截至2020 年6 月24 日,國防軍工PE 為55.25倍,處于2014 年以來估值區間的4.37%分位;國防軍工PB 為2.58 倍,處于2014 年以來估值區間的35.02%分位。國防軍工與創業板指、計算機和電子PE 比值均處于歷史最低位。

三、“兩會”公布國防預算增速6.6%,繼續保障軍工行業高景氣發展“兩會”確定我國2020 年國防支出預算12684.08 億元,同比增長6.6%,較政府預算支出同比增速高出6.8 個百分點,創1989 年以來最大差值。

疫情沖擊下經濟增速換擋,由此影響財政開支的總量和結構,而軍費和國家財政其他開支很大程度上呈此消彼長的關系,一邊要保就業保民生,實現脫貧目標,穩住經濟基本盤,一邊要應對疫情中和疫情后全球政治、經濟、軍事格局巨大不確定性調整的事態,尤其是面對全球地緣政治“以鄰為壑”的態勢,6.6%無疑是一個不低的增速,可以看出國家的艱難權衡和抉擇,還有建設強大軍事力量的決心和信心,以上將成為支撐軍工行業景氣發展的物質基礎。

過去數十年,我國武器裝備研制投入大量軍費,重點型號終于近年來逐步定型列裝,未來十年有望成為武器裝備建設的收獲期和井噴期。此外,2020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伴隨著軍改接近尾聲,或將迎來了軍工行業的黃金時代。關于軍費投入,我們不僅要看“總量”,更要重視“質量”。

軍費結構優化,使用效率提升,將促進軍工行業“逆周期”和“高景氣度”

特點更為凸顯。

四、建議重點關注四個方向:

1、民機國產化進程有望提速,搶占全球市場。

國產民機C919 獲得訂單近千架,ARJ21 訂單也超過600 架,但是,它們均采用“主制造商-供應商”研制模式,其中,航空發動機、機載設備以及機身材料等依賴進口,這種模式無法避免埋下過度依賴國外的隱患。此外,波音737MAX 系列停產,疫情沖擊全球航空產業鏈,目前“AB 兩寡頭”的訂單至少需要消化十年以上。恰好留給了國產民機一定的窗口期,所以,我們判斷:

① 國家將繼續加大對民機產業的扶持力度,不會重蹈“運10”的狀況;② 中國商飛、航空工業和中國航發將形成更為緊密的合作關系,充分發揮各自優勢,推動民機產業快速發展;

③ 支持和鼓勵優秀的民營企業參與相關研發并進行技術轉化,培育全套民機配套產業鏈;

④ 將有更多的股權投資基金被引導至民機產業,推動產業鏈升級。

2、軍用航空裝備維持高度景氣。

我國空軍先進裝備的系統性發展已經引起了關注,現役裝備升級為“以第三代裝備為主,第四代裝備為輔”的格局,空中攻防作戰能力得到全面增強,整個航空裝備產業正在進入了黃金發展階段。中航飛機、中航沈飛、沈陽黎明公司的業績增速可反映出我國軍機產業的行業狀況及增速。軍機重點型號將逐步量產,在研型號也將不斷定型列裝,將迎來航空裝備的黃金十年,以主機廠為代表的航空產業鏈將維持高度景氣。

此外,航空工業集團持續推進國有資本公司投資公司試點改革,股權激勵、資產重組等資本運作,例如:①中航飛機推行重大資產置換;②中航機電和中航電子剝離低效資產;③中航光電、中航沈飛推行股權激勵;④中航光電、中航電測和中航機電持續回購股票;⑤中航高科轉讓非主業子公司和中航三鑫股權轉讓突出瘦身健體、聚焦主業;⑥航空工業集團擬直接持有中航高科股權,進一步減少管理層級,提升管理效能。一系列舉動為相關上市公司帶來實質性利好,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3、航天裝備整體將迎來高光時刻,相關上市公司業績有望實現增長。

2020 年,我國航天產業中的北斗三號導航系統建設、高分專項工程以及探月工程項目將迎來收官,而火星探測計劃、登月計劃、空間站建設及北斗三號導航應用展開等諸多航天產業新的重大項目也即將開展。我們認為,我國航天產業未來將進入一個國家隊與商業航天齊頭并進的快速發展期,航天產業市場規模將保持高速增長,具體包括:

① 航天武器裝備方面,在全軍大力推行實戰化訓練和武器裝備建設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導彈作為消耗性武器,未來的采購需求或將快速提升,也將較快兌現至導彈產業鏈相關上市公司;

②航天工程裝備方面,伴隨北斗、高分、探月項目等重大工程的即將收官,天問一號火星探測、空間站建設等項目的即將開展以及衛星互聯網首次被納入新基建或將帶來的空間基礎設施新需求,依靠該類項目訂單驅動的航天工程裝備產業鏈上的相關上市公司業績有望兌現;③ 民營商業航天有望進入密集發射期。

4、自主可控是中長期投資主線。

自主可控的邏輯雖短期難以完全兌現至業績,但國內巨大的市場使其存在消化高估值的潛力。目前,我國軍工自主可控的端合金等高性能金屬材料以及基礎軟件等。重點發展集中在我國短板上,可以分為兩大類:上游基礎領域和下游關鍵系統。

① 上游基礎領域重在“可控”,由“不能”到“能”:由于起步晚、起點低,在基礎研究、電子芯片、材料等基礎領域與國外存在較大差距,許多產品仍然依賴進口,主要包括以高端芯片為首的電子元器件、碳纖維、高② 下游關鍵系統重在“自主”,由“無”到“有”:關系到國計民生的“國之重器”,如航空領域的大飛機、北斗系統以及我國一直重點發展的航空發動機等。

五、建議關注方向及個股

1、軍機等航空裝備產業鏈:

① 戰斗機等主機廠

② 各細分領域民參軍領先企業,新興裝備(機載懸掛/發射裝置類)、航新科技(航空維修保障)、威海廣泰(空港、消防、無人機三項業務全面好轉)、愛樂達(航空零部件精密加工,訂單持續增長)、安達維爾(航空機載電子設備維修)

2、航天領域:航天電器、中國衛星、天奧電子(導彈武器消耗增加、星箭船等發展提速)

3、信息化+自主可控:

①亞光科技(軍工電子微波組件)

②四創電子、國睿科技(雷達領先企業,背靠電科核心院所)③振華科技(軍工電子領先企業,低效資產出表,不斷聚焦主業,利潤率大幅提高)

六、風險提示

軍隊訂單釋放進度低于預期;疫情持續時間存在不確定性。

[責任編輯:h001]

資訊播報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