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開放第七航權的五大定位和四大亮點

2020-06-11 08:29:49    來源:人民網    

6月9日,民航局公布《海南自由貿易港試點開放第七航權實施方案》,該方案是民航局對《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中有關“試點開放第七航權”政策的具體細化和落實。

《實施方案》的定位是什么?與以往航權開放相比較,本次開放的亮點是什么?航權開放將為海南民航業發展和自貿港建設帶來哪些利好?在6月10日召開的民航局新聞發布會上,相關負責人對此一一作出回應。

海南開放第七航權堅持五方面定位

“《實施方案》在制定思路上堅持了五個方面的定位。”民航局政法司司長顏明池在發布會上表示,一是體現民航的高開放水平。國家建設自由貿易港,就是要對標世界最高水平的開放。民航的試點政策要符合國家對自貿港建設的戰略定位。

二是體現航空運輸的戰略先導作用。試點政策要發揮航空運輸對自貿港建設的戰略先導和引領作用。

三是體現開放試點的階段性。試點政策要按照積極穩妥、有序開放的原則,分階段、分步驟地逐步推進。

四是體現保障安全原則。在擴大開放的同時,安全標準不降低,試點在“放得開”的同時,還要確保“管得住”。

五是具備可操作性。要對試點內容、申請程序等做出具體明確規定,保障政策的有效落實。

顏明池表示,按照上述原則,《實施方案》做出以下安排。在試點范圍上,《實施方案》明確鼓勵、支持外航在海南試點經營第七航權的定期國際客運和貨運航班。

此外,對已在海南開放的中途分程權,細化了開放措施,明確外航可根據其所在國與中國的雙邊航空運輸協定中的航線表及運力額度,在海南和北上廣以外的地點間行使中途分程權。

在試點階段性安排上,《實施方案》明確外航在海南試點經營第七航權的每條航線客運及貨運總班次每周最高分別為7班。為了及時掌握開放試點情況,《實施方案》還引入評估機制,明確了民航局可根據試點評估結果,適時調整第七航權試點政策。

在安全保障上,《實施方案》確立了民航局對外航的準入和持續監管制度。在準入方面,外航經其本國指定后,民航局對其安全運營水平、經營管理能力等因素進行評估,對指定進行確認。

在監管方面,外航在經營第七航權過程中,要接受民航有關部門對其航線航班和安全運行的持續監管。未達到安全運行要求的,將按有關規定限制運行。

在可操作性上,《實施方案》明確了外航適用民航局現行規章有關規定,申請運行合格審定、航線經營許可、航班時刻和預先飛行計劃。此外,為了推動試點政策落地,《實施方案》還在空域優化、機場航班容量擴容、航班時刻、機場保障、組織保障等方面明確了配套措施。

海南開放第七航權的四大亮點

“在民航領域聽到更多的是第三四五航權的開放,與以往航權開放相比較,本次開放的亮點是什么?”顏明池在發布會上回答人民網記者提問時指出,這次在海南自貿港試點開放第七航權,是我國在航權方面的最高水平開放。

他從四個方面進行詳細解讀:

客、貨全面開放。這是我國民航首次同時試點開放客運和貨運第七航權,此前僅對個別國家在個別城市開放貨運第七航權,本次是超出我國現有雙邊航權安排的最高水平開放,也是世界范圍內自貿港航權開放的最高水平,新加坡、迪拜等自由貿易港主要開放貨運第七航權。本次試點符合中央對海南對標世界最高開放形態,高標準建設自貿港的要求和戰略定位,體現了民航對海南自貿港建設在航權方面的最大支持力度。

單向自主開放。一般來說,航權通過兩國間雙邊航空運輸協定按照對等原則做出安排。從近年來航權政策發展實踐看,有些國家通過“天空開放”協議,與他國實現較高程度的航權開放,如美國、澳大利亞;有些通過諸邊方式實現區域內單一航空市場,如歐盟、東盟國家。這些航權開放都是對等互相開放。本次在海南試點開放第七航權是我國對外單向自主開放,不以其他國家向我對等開放第七航權為前提,也不需要通過雙邊運輸協定單獨做出安排。

開放政策疊加。本次在海南試點開放了客貨運第七航權,并對此前已做開放試點的三、四、五航權中途分程權做了細化規定和落地落實,結合此前已在海南開放的第三、四、五航權,形成了多項航權開放政策的疊加。航空公司可以通過航線航班的排列組合,建立更加便利、通達的航空運輸網絡。

開放政策的試驗田。本次試點開放第七航權,是在航權政策方面對標當今世界最高開放水平的一次試驗,也是首次在一省范圍內,對航權開放政策與海關、邊檢、簽證、口岸等政策相互作用、開放聯動的試驗。通過在海南的制度創新和壓力測試,為航空運輸政策與地區政策之間的配套銜接積累經驗。

海南開放第七航權的四大利好

“從新加坡、香港等世界上其他自貿港的成功經驗看,航空運輸特別是航權開放政策對自貿港發展都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顏明池指出,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較為開放的航權政策,香港國際機場自2010年超越美國孟菲斯機場成為全球貨運吞吐量最大的機場后,已經連續九年穩居世界第一,2019年貨物吞吐量達到480萬噸,占香港全年對外貿易額的42%。新加坡積極推行包括貨運第七航權在內的航權開放政策,發達的交通運輸網絡為其自貿港建設和東南亞經貿中心地位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支持。新加坡樟宜國際機場2017年貨物吞吐量突破了200萬噸,排名全球機場第12位,2019年排名全球第8大貨運樞紐。

據介紹,2003年,海南就是國內首個開放第三、四、五航權的試點省份。17年來,開放政策的成效明顯,海南國際航線網絡基本成形,國際航線數量由2003年的5條增加到2020年的103條,同時輻射帶動旅游業提質增效,海南省入境旅游人數由2003年的29.3萬人次增加到2019年的142萬人次,入境旅游收入由6.6億元增長到60億元以上。

顏明池表示,實踐證明,航權開放對帶動海南經濟社會發展是有先導作用的。在“自由貿易港”的戰略定位下,高水平航權開放政策對海南民航業和海南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作用將更加凸顯。

顏明池分析了海南航權開放為海南民航業發展和自貿港建設帶來的四方面利好:

從發揮地理區位優勢看,海南省是一個海島,地理位置獨特,交通主要靠飛機。第七航權開放政策能夠吸引航空公司增開航線航班,增加運力投放,加密布局國際客貨運航線,提升海南的國際客貨運輸網絡化和通達性,為海南發揮背靠粵港澳大灣區,面向太平洋、印度洋,輻射東南亞的區位優勢,實現戰略橋頭堡作用提供交通支撐。

從提升航空產業發展水平看,開放的航權政策是構建區域航空樞紐不可或缺的基本條件。第七航權的開放將促使更多航空公司在海南建立運營基地或航空貨運轉運中心,改善客源結構,增加客貨來源,形成旅客、貨物的中轉和集散樞紐。同時,吸引帶動國內航空公司在海南進一步投放運力,在競爭中改進經營管理,提升海南整體航空服務水平和民航市場活力。

從發揮政策集成效應看,航權開放政策將通過與海南自貿港投資、稅務、貿易、出入境等各方面優惠措施和制度創新政策的疊加,通過與之配套的空域管理、時刻分配、機場容量管理、安全監管等制度創新,實現運輸來往自由便利與貿易自由便利、投資自由便利、跨境資金流動自由便利、人員進出自由便利、數據安全有序流動等政策的同頻共振,成為新一輪高水平改革開放的“試驗田”,為民航與地區政策的協同在全國提供改革方案,樹立制度樣板。

從實現自貿港建設目標看,航空運輸對地區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先導作用。發達的航空樞紐和完善的航線網絡是地區經濟發展的引擎。通過航權開放的政策先行,能夠提升海南的國際開放度,為自貿港集聚更多人流、物流、資金、人才等要素,推動海南經濟轉型升級與產業結構調整,有效促進自貿港旅游、貿易、服務和其他產業高速發展,推動實現自貿港國際旅游消費中心、國家重大戰略服務保障區、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全面深化改革開放試驗區的戰略定位。 (記者 喬雪峰)

[責任編輯:h001]

資訊播報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