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從中央到地方政府,一系列利好政策密襲汽車行業。一時之間,汽車市場儼然成為了刺激消費、穩定經濟的主陣地。與此同時,上下游的企業也在加緊復工復產,奮力恢復至常態運轉。在整體向好的趨勢下,下半年中國汽車產業該如何走?市場的走勢如何?成為了行業內關注的焦點。
日前,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秘書長付炳鋒接受了證券時報記者的獨家專訪,在他看來,雖然短期內疫情給汽車產業帶來較大沖擊,但產業長期穩定向好的態勢沒有發生改變,預計下半年汽車消費會恢復到平穩狀態,汽車產銷量也會隨之恢復到去年同期水平,甚至會高于去年同期。
下半年市場有望企穩
汽車工業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影響著中國整體的經濟走勢。那么,在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激勵下,下半年中國汽車市場的走勢如何?市場會恢復到何種程度呢?
付炳鋒告訴記者,要想判斷下半年或2020年全年中國汽車市場的走勢,首先要冷靜地追溯2019年汽車市場的情況。
“2019年7月,受到國五、國六切換和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的雙重影響,汽車產銷下滑幅度增大,但到年底,下滑幅度已趨于平緩,行業內普遍對于2020年全年產銷的預判是與去年持平或下降2%左右,即便是最悲觀的看法也僅是下降8%左右。”付炳鋒告訴記者,但疫情的突襲打亂了市場的回暖節奏。
的確,在疫情爆發的2月,產業界曾盛傳疫情讓行業按下了“暫停鍵”,甚至進入“休克狀態”。付炳鋒告訴記者,跳出產業界來看,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都是不容小覷的,尤其是在國內疫情得到妥善控制后,國外疫情又開始爆發,將給國內各行各業的復蘇帶來很大的挑戰。
由于汽車產業鏈較長,涉及到上下游的零部件和原材料企業諸多,導致企業的復工會存在很多制約因素。付炳鋒告訴記者,隨著各地復工復產的有序推進,目前行業平均日產量已恢復到平時的75%,生產端的難題基本已被克服。
與生產端相比,消費端的恢復則需要一段時間。“中汽協方面判斷,二季度中國汽車市場還將處于恢復期,預計今年下半年市場可恢復到常規狀態。”付炳鋒告訴記者,之所以做出這樣的判斷,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中國汽車產業規模非常龐大,每年2000多萬輛的新車銷量決定了這個市場的穩定性。
另一方面,在吸取了中國的成功經驗后,國際疫情的防控速度或許會相對較加快,汽車產業相關企業的復工復產節奏也會比較快。記者注意到,4月中旬,豐田汽車已經率先恢復在法國的工廠運營。在全球一體化的背景下,這些信號對于中國汽車產業的復蘇而言,都是利好。
付炳鋒也特別強調,上述判斷僅是相對樂觀的估計。即便是下半年汽車消費恢復到穩定狀態,產業界也不能忽視國際形勢的變化,不確定性風險仍然存在。
護航“新能源汽車”
記者注意到,在近期中央和各地政府發布的刺激汽車消費的政策中,新能源汽車成為“高頻詞匯”。3月31日,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更是明確提出為促進汽車消費,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和免征購置稅政策延長2年。此消息甫一發布,相關個股大漲。而在汽車行業內,該政策也引起了熱議。付炳鋒透露道,中汽協方面了解,企業對于這一政策的反應最為強烈,這相當于給整個行業吃下了一顆“定心丸”。
“2019年新能源汽車補貼大幅退坡,給市場帶來了一定波動,也讓相關企業略顯迷茫。大家對于后續的車型規劃、經營安排都有些不知所措。如今補貼延期兩年,給產業充分的緩沖期。”付炳鋒表示。
根據中汽協的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汽車銷量為2576.9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共銷售120.6萬輛。付炳鋒認為,從這個角度來看,新能源汽車的銷量還很微薄,市場還處于產業化的發展和提速階段。作為戰略新興產業,產業內部存在各種各樣尚未解決的矛盾是很正常的。而相關政策的出臺,就是為了更好地解決這些矛盾。
“現階段,新能源汽車生產廠商采購成本高和前期投入大,導致最終企業的成本居高不下,因而車輛的成本與消費者能接受的售價存在很大差距和矛盾。通常對于一輛中高級車型而言,差價會在2萬元到4萬元之間,如果是里程在600公里的車型,差價會更高。”補貼大幅退坡,導致了部分企業會出現“賣一輛車賠一輛”的現象,長此以往,企業也就會失去對新興產業的投入動力。
付炳鋒認為,隨著新能源汽車相關技術的不斷成熟,企業在控制成本方面會有所改善,現有的矛盾也會隨之解決。但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整個產業的發展還是需要政策之手“補一補,送一程”。
就補貼究竟該如何補的話題,付炳鋒提出了新的思路和看法。在他看來,過去政府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是聚焦于生產企業層面,但未來補貼的天平應向市場端進行傾斜,這樣會更加利好于消費者,也會讓消費渠道進一步拓寬,對產業發展的全面提速大有益處。
具體來講,就是要在生產端縮減補貼,引導企業主動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把控好自己的那本“賬”。同時,可適當增強對消費端的補貼,例如側重加強對充電樁、儲能裝置的補貼,讓消費者的用車變得更加劃算、便捷。付炳鋒認為,目前行業內的很多商業模式還沒有成熟,都需要政策的鼓勵和引導。“我們希望通過兩年的過渡期,新能源汽車產業會更加成熟、穩健。”付炳鋒說。
汽車限購可適度松綁
除了在補貼和購置稅上進行調整外,近期業內還流傳了一種聲音:限購城市進行松綁,將優先從新能源汽車市場入手。記者注意到,目前廣州等地出臺的刺激汽車消費政策中,確實對新能源汽車有所側重。
對此,付炳鋒認為,優先從新能源汽車入手進行限購松綁,既有利于產業的轉型,又符合環保的要求。在他看來,汽車限購的松綁有很多可行性思路,可以通過組合拳的形式進行推進。
“汽車限購到底能不能放開,與城市管理的理念有很大關系。”付炳鋒告訴記者,交通擁堵的問題并不是僅靠“限購”才能解決的,同時汽車在環保方面也得到了顯著的提升,汽車早已不再是影響環境污染的主要因素。
“與十年前相比,城市的基礎建設、道路建設都有較大幅度的優化,尤其是互聯網技術的興起,帶動了智慧城市和智慧交通的發展,這些都可以改善國內城市的交通擁堵問題。”付炳鋒認為,相關部門有必要以更科學、智慧的眼光推進限購的松綁。
他告訴記者,按照中汽協目前的預測,中國的汽車市場的保有量已進入平臺期,如何突破這個平臺期,是需要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的加持。如果限購城市能夠有所松綁,不僅會拉動汽車消費,促進經濟活躍,更會間接帶動產品的升級和產業技術的革新。
熱門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