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隨著屈家店樞紐開閘,永定河865公里河道實現全線通水。在北京市開展跨流域多水源生態補水工作的配合下,還同步迎來了永定河、潮白河、北運河、泃河、拒馬河五大河流全線水流貫通入海的歷史時刻。
跨流域多水源調度啟動
今年8月27日,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員會正式啟動永定河2021年全線試驗性通水跨流域多水源調度,涉及冊田水庫、友誼水庫、官廳水庫、洋河(響水堡)水庫、三家店、盧溝橋樞紐等,將小紅門再生水廠的再生水、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引來的江水,還有引黃工程的黃河水等多種水源,為永定河補水。
北京有五大水系——永定河水系、大清河水系、北運河水系、潮白河水系和薊運河水系,通過生態補水,五大水系干流全部成為“流動的河”,再現水草豐美。
“雖然這五條河道并不是在同一個地點匯入渤海,但通過多水源、多流域、多路徑、多目標聯合調度給河道補水,讓五大河流同時入海,這還是第一次。”北京市水務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李宇說。
“天賜良機”成就跨流域補水
從2019年起,水務部門就開始為大規模生態補水打基礎。北京市水資源調度管理事務中心副主任王俊文說,2019年3月,永定河啟動試驗性生態補水,來自山西冊田水庫的上游來水進入官廳水庫,再通過官廳水庫開閘放水為永定河生態補水。去年和今年上半年,永定河、潮白河均啟動過補水工作。在多次補水過程中,水務部門驗證了“濕河底、拉河槽、定河形、復生態”的生態治河規律,為本次大規模生態補水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今年汛期北京雨水豐沛。根據北京市水務局統計,從1月1日至9月26日,全市累計降雨量855毫米,比去年偏多七成,比常年偏多六成,形成水資源量56.21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8.10億立方米、地下水28.11億立方米。
汛期的頻繁降雨,猶如“天賜良機”。每場降雨后,市水資源調度管理事務中心和局屬相關單位就開始根據來水量調整調水方案,形成了歷時8個月的跨流域補水方案,實現了“天時、地利、人和”。
高水高用,低水低用
根據計劃,本次生態補水將配置調度密云水庫、官廳水庫、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等水源共計15.8億立方米。按水源分,安排密云水庫8.2億立方米、南水6.5億立方米、官廳水庫1.1億立方米,統籌用好再生水;按用途分,安排生產生活供水7.3億立方米,生態補水8.5億立方米。
作為水資源調度的“大腦中樞”,水資源調度管理事務中心工作人員啟動24小時實時調度。“我們要統籌調度外調水與本地水、新水與再生水、生產生活與生態、干流與支流、地表與地下、防洪與水資源利用,最大限度發揮水資源綜合效益。”王俊文說。
如此大規模的補水,還需要考慮成本問題。為此,水務部門首創了“高水高用、低水低用”的生態補水原則,依賴“水往低處流”的原理,盡可能擴大受水面積。比如,密云水庫位于北部山區、地勢較高,水務部門就會加大在上游山區河道、平原上段河道的回補利用;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從南部進京、地勢較低,就會充分發揮大寧調蓄水庫作用、加大團城湖調節池以南河道的回補利用。通過這些精細化措施,15.8億立方米補水不僅能夠流入河流主干道,還能深入支流、溝渠等“毛細血管”,讓珍貴的水資源在北京市域內更多地流動了起來。
地下水位或上升1至2米
此外,由于水資源匱乏多年,一些泄洪閘久未使用,如密云水庫第三溢洪道,京密引水渠沿線的近十個泄洪閘等,也在本次補水中派上了用場。
通過生態補水,本市新增并擴大16條有水河道,包括潮白河、潮河總干渠、雁棲河、懷河、小中河等,增加有水河長180公里,增加水面20平方公里。同時,預計地下水水位總體再上升1米至2米,儲量增加6.5億立方米,地表水環境質量和水生態健康水平進一步得到有效改善。 本報記者 葉曉彥
熱門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