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是全國愛眼日,近視是全球一大公共衛生問題,在中國近視患者人數已經超過6億,近視發生率近50%,兒童近視防控也成為我國健康衛生領域的重要任務。
據中金公司測算,2030年,近視防控市場規模有望達約2100億元,十年復合增速約13.7%;預計2030年屈光、白內障手術市場規模均有望達1000億元,十年復合增速分別達到21.4%、15.6%。另有報告預測,未來我國眼科醫療服務市場規模在未來5年有望保持16%速度增長,2025年或將約達2521.5億元。
然而,記者連日來走訪市場發現,目前線上關于近視防治產品越來越多,但價格參差,有的宣傳內容更是非常夸張。
市場:線上各類近視防治產品各色各樣 價格參差
全媒體記者在多家大型電商平臺輸入“兒童近視”關鍵詞搜索,發現會出現形形色色的不同類型產品,包括護眼貼、學生護眼儀、眼部按摩、智能光動能哺光近視訓練儀器、超聲波視力矯正器……然而,價格從數十元至近萬元不等。
記者隨機瀏覽了解到,一般眼貼大約在30多元/盒至100多元/盒不等;至于所謂的護眼儀、眼部按摩器等,價格也是非常參差。其中,有的兒童眼部按摩器在200元至300元左右,號稱每天10分鐘,能保護中小學生視力;有的家用兒童遠近視散光性弱視矯正訓練儀,是屬于醫療器械,售價在3000元左右,并聲稱有“發明專利”、“大醫院同款”等;有的哺光儀售價甚至高達7000多元,有的店鋪銷售頁面則顯示,機器售價高達9000元。當記者咨詢該店客服時,客服回應稱,貴肯定有道理,“我們家銷售的機器有四項功能,所以貴”。當記者進一步詢問,是不是其他品牌的機器因為功能沒那么多,所以價差較大?客服表示,并不清楚。
據了解,這種能發射出紅光的哺光儀產品,目前在市場上備受爭議。佛山華廈眼科醫院屈光手術中心主任張弛對記者表示,市面上銷售的眼貼、眼部按摩儀,主要是舒緩眼部疲勞,就跟做眼保健操的效果一樣。“哺光儀就不推薦使用,因為它發射出的紅外光,存在一定風險”,張弛主任如此表示。
線上有少量OK鏡產品銷售 仍要到線下醫院定制
據了解,目前一些家長通過讓孩子佩戴OK鏡,來控制其近視度數的增加。市民劉女兒的小孩今年13歲,通過佩戴OK鏡控制近視度數差不多有8個月時間,“OK鏡是在廣州三甲醫院配的,當時直接在醫院購買了鏡片的護理液與眼藥水”,據劉女士表示,她幫小孩選購的OK鏡是5800元/只,一副合共11600元,護理液與潤眼液大約300元/月,“醫生說,一般OK鏡的使用壽命是一年半到兩年,屆時就要重新買一副新的。現在國產的要比進口的便宜,我小孩的這副是進口的,當時在醫院提供的產品中,屬于中等價位”。
然而,有段時間因疫情防控,不方便隨時到醫院買護理液和眼藥水,劉女士就通過醫院線上網站購買,“我在某寶平臺搜過有類似牌子的產品,最后還是選擇在醫院的網店買。畢竟是關系到小孩子的眼睛,所以謹慎”。
記者瀏覽發現,一些大型健康電商平臺互聯網醫院有OK鏡銷售。流程是通過線上購買、預時間,再到醫院檢查、定制、取鏡等。目前,電商平臺OK鏡售價在7500元/副至萬元/副,與線下醫院的價格相差不大,可選擇的醫院也不多。店家客服表示,“購買前看清楚所在城市有沒有我們醫院,如果沒有就沒法配了。或就要到有我們醫院的城市”。
另外,記者了解到,若在線上平臺購買鏡片的護理液、潤眼液等,與線下購買相比,線上更劃算,有的品牌能便宜10%。
對此,張弛主任表示,OK鏡的護理液與潤眼液,消費者是可通過正規電商平臺購買的。
多家醫藥上市公司布局眼科、近視賽道
眼科龍頭愛爾眼科最近因為虛假違法近視防控廣告宣傳被點名了。5月31日,市場監管總局集中曝光一批虛假違法近視防控廣告典型案例,其中就包括廣州市越秀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對廣州愛爾眼科醫院有限公司在其公司網站發布的廣告用語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有關規定、做出罰款28萬元的行政處罰的情況介紹。
實際上,愛爾眼科財報顯示,今年一季度相較于去年一季度同期,其業績增速出現大幅放緩。2022年一季度,愛爾眼科實現營收41.69億元,同比增長18.72%;實現歸母凈利潤6.11億元,同比增長26.15%。而2021年一季度,公司實現營收35.11億元,同比增長113.9%;實現歸母凈利潤4.84億元,同比增長509.88%。
據悉,作為專業眼科連鎖醫療機構,該公司主要從事各類眼科疾病診療、手術服務與醫學驗光配鏡。近年來,醫保相關政策頻繁出臺,對很多醫療服務企業產生了非常大的沖擊,然而愛爾眼科主營的屈光、視光業務不屬于醫保范圍,因此相對“免疫”。數據顯示,屈光、視光和白內障項目為愛爾眼科營收貢獻前三大頭,在2021年分別貢獻了55.2億元、33.78億元和21.91億元營收。
另一家近視概念股興齊眼藥2022年一季度財報顯示:公司主營收入3.02億元,同比上升45.73%;歸母凈利潤7416.86萬元,同比上升123.36%;扣非凈利潤7526.21萬元,同比上升129.14%;負債率15.44%,財務費用-194.66萬元,毛利率80.21%。據悉,除了醫藥制造業務外,其子公司興齊眼科醫院為企業貢獻了全部的醫療服務業務收入,而興齊眼科醫院的主營業務實際為銷售眼科用藥。興齊眼藥曾在一則證監會關注函回復中提到,醫療機構制劑產品“硫酸阿托品滴眼液”是醫院視光診療收入的主要來源,硫酸阿托品滴眼液被認為是目前用于減緩近視的主要防控手段之一,我國青少年整體近視率一直處于偏高水平,導致市場對硫酸阿托品類的需求既大又持續。
記者梳理發現,目前A股眼科上市公司包括愛爾眼科、歐普康視、博士眼鏡、仁和藥業、興齊眼藥、眾生藥業等,其中涉及近視概念的有愛爾眼科、興齊眼藥等。
藥物開發競爭激烈、時間成本不低
由于目前國內乃至全球尚沒有可延緩兒童近視的藥物正式批準,但已經有多家國內上市公司正在進行兒童近視防控的新藥研發工作,最新入局的是中國香港上市公司兆科眼科。中國藥物臨床試驗登記與信息公示平臺信息顯示,該公司最新于2月17日在國內啟動了一項硫酸阿托品滴眼液用于延緩兒童近視進展的三期臨床試驗;與此同時,目前在國內已經有6項有關低濃度的硫酸阿托品藥物的臨床試驗正在進行,中國香港上市公司歐康維視啟動的一項三期全球多中心臨床試驗,以及A股上市公司興齊眼藥的三項國內三期臨床試驗。
對此,有業內人士表示:一方面,近視防控藥物臨床試驗有一定難度,因為臨床試驗持續時間較長,按照2020年國家藥監局發布的《控制近視進展藥物臨床研究技術指導原則》,需要長達兩年的臨床;另一方面,目前全球都在進行硫酸阿托品滴眼液的臨床試驗,競爭非常激烈,如果中國臨床進展較為緩慢,可能就意味著歐美藥物率先抵達終點、成功上市。
但也有行業分析人士認為,展望未來,由于硫酸阿托品滴眼液在醫院依然展現出來了很大市場潛力,藥企研發聚焦在這類產品身上是有充足市場邏輯的,尤其在有的細分產品領域,國內還是一片空白,所以處于行業前列的公司,或被資本市場抱有一定市場預期。
熱門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