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網訊 近日,記者從廣州市水務局獲悉,經廣州市人民政府同意,市水務局印發實施《廣州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升工作方案(2021-2025年)》(以下簡稱《方案》),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升工作全面拉開帷幕。《方案》按照廣東省委、省政府“三農”領域突出短板“九大攻堅”行動的部署,以經濟適用、建管并重為原則,持續提升廣州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體系,保障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有效運行,助力鄉村振興及美麗鄉村建設。
南沙區大崗鎮高沙村生活污水處理站點
全市7231個自然村已實現生活污水治理全覆蓋
自2008年起,廣州在白云、黃埔、花都、番禺、南沙、從化和增城七個涉農地區開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2018年底實現全市1041個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蓋。
2019年起,廣州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從行政村向下設自然村延伸,2020年底實現全市7231個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蓋,農村地區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收集處理,村容村貌明顯改善,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和滿意度顯著提升,但少部分村莊或片區仍存在管網錯漏混接、設施功能缺陷、進出水異常等問題,“十四五”期間需持續提升治理,不斷完善污水管網和處理設施建設,健全運行維護長效管理機制。
《方案》以“突出重點、分類推進;工藝可行、經濟適用;建管并重、長效運行”為基本原則,明確各年度任務。計劃到2025年底,全市基本完成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升工作,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有效運行率不低于90%,村民滿意率達到80%以上。
增城區派潭鎮七境村石屋社生活污水處理站點
制定區級提升工作方案
確定近期實施計劃
《方案》提出了四項主要工作任務:
一是制定區級提升方案。
各區履行屬地管理責任,結合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鄉村示范帶建設工作要求,統籌組織鎮(街)根據問題清單分析問題原因及嚴重程度,評估提升工作量,細化年度任務,明確提升方式,制定區級提升工作方案,確定近期實施計劃。
二是加強項目組織實施。
1、優化建設審批流程。要求各區建立快審快批綠色通道,充分保障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升工作的順利推進;統籌推進提升治理。
2、推行以工代賑方式。在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建設領域推行以工代賑方式,積極探索以工代賑綜合配套政策。
3、統籌推進提升治理。把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升與農村道路建設、河道整治、黑臭水體治理、農村廁所革命、美麗鄉村及新鄉村示范帶建設等工作相銜接,統籌推進實施。
4、加強建設質量管控。各區要督促建設單位落實工程建設質量主體責任,嚴格按照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相關建設標準規范、技術指南等要求,嚴把設計關、材料關、施工關、驗收關,提升工程建設質量。
三是強化設施治理效能。
對農村生活污水收集管(渠)或終端處理設施不完善、治理模式不合理、出水水質不滿足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排放標準等問題自然村,通過修復、改造、更新的方式完善管渠和設施,提高污水管(渠)覆蓋率和設施有效運行率。
四是建立運管長效機制。
堅持以用為本、建管并重,建立市級統籌指導、區政府為責任主體、鎮(街)為落實主體、行政村為參與主體、維管單位為技術服務主體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運行維護管理體系,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運行維護管理納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管護長效機制,確保設施運維管理有序、安全有效。
花都梯面鎮紅山村
提高農民生態環境保護意識
另外,《方案》還強調要加強組織領導、強化資金保障、健全監督機制、強化政策支撐、加大宣傳力度,確保農污治理提升工作順利實施。
值得注意的是,《方案》還特別強調普及農污治理設施運行維護知識,提高農民生態環境保護意識,規范農村地區農戶、農家樂、養殖戶、民宿、工業企業等個人及排水單位向農污設施的排水行為,逐步引導農民參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的監督管理,建立共謀、共建、共管、共享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機制。
文、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 杜娟 通訊員 趙雪峰
熱門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