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傳統產業成為“姥姥不疼、舅舅不愛”的角色……
由于諸多因素,政府通過環保、稅收、搬遷等手段淘汰“落后產能”,讓傳統產業“抬不起頭”了。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漸漸地,“傳統產業”被定義為“低端產業”。
提到招商引資,大多數地方不是瞄準“高精尖”,就是多少得與“智能化”沾點邊。
難道高端產業,不是一顆顆螺絲釘壘上去的?換句話說,傳統產業是高端產業的基石。
招商引資過程中,騰籠換鳥、產業轉移、轉型升級確實沒錯,但是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經濟體系中,世界500強、獨角獸、龍頭企業、專精特新以及各個細分領域里中小微企業是共存的。
這就像一個森林生態系統,不僅有大樹,還要有林木,更少不了苔蘚、地衣等。
傳統產業是家底
前不久,中央財經委強調,“堅持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不能當成“低端產業”簡單退出。”
這是高層首次提及“低端產業”,也為“低端產業”發展指明方向。
突然被提及,到底“暗示”什么意思?
傳統產業可能會被當作“低端產業”,但是不能讓簡單地退出,更不能外逃出去,而是推動轉型升級。
為何會這樣?
由于附加值低、技術含量少,還處于產業鏈下游,就逐步成為地方明令“淘汰”的產業。
對于這些“傳統產業”,可能也沒想到,他們尚未被市場“淘汰”,卻先被城市勒令“退場”。
其中,這是存在理解偏差的。
一是,割裂高端產業與傳統產業的聯系,忽視了傳統產業是新動能培育的重要來源。
二是,沒有完全理清政府與市場的關系,用行政化手段出清傳統產業完成轉型升級。
于是,地方招商引資“標榜”高端產業,誰都想讓自己先進,產業高端了,該來的也就來了。
這樣下來,不斷熱衷于引進大企業、大項目,全力扶持戰略性新興產業,冷落傳統產業培育,甚至擠壓發展空間,倒逼其退讓轉出。
“傳統產業”和“高端產業”,割裂對立起來,根本就是錯誤的。
說嚴重一點,“產業空心化”就是這么來的。
試想一下,傳統產業流失了,高端產業想獨善其身并不現實。畢竟,“高精尖”項目需要產業基礎、市場環境、上下游配套。
只有與中低端產業結合起來,才能形成全面且完善的綜合性產業鏈和供應鏈。
轉型升級是機會
有人說,基于傳統行業做改造升級是最好的捷徑。
反過來說,拋棄傳統行業,另起爐灶發展產業,一般城市都難以成功。
傳統產業仍是中國制造的支柱,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80%。比如,紡織、服裝、家電、食品等傳統產業關系到國計民生,吸納就業多,出口比重高,也是穩就業、穩外貿的重要行業。
同時,傳統產業也是新動能培育的重要來源,像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都來自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
所以說,高技術產業的主要“供應商”仍是傳統產業,甚至是高端產業中間環節,依然需要傳統產業提供支持。
以一件衣服的生產為例:
新疆生產棉花——拿到山東做紗線——再到江浙做成面料——運到廣東加工成品服裝——去往一二線城市被消費——企業做大后在一二線城市上市
這些年,最常提到一個詞——產業升級。
以前認為,產業升級是以新代舊,傳統產業淪落為舊動能,新興產業稱為新動能。
然而,并不是。
產業升級,向較高生產率和較高附加值的經濟活動轉移,而技術進步是實現這種轉移的基本動力。
隨著市場與時代變化,企業意識到過去粗放式、高成本的制造業已經行不通了,必須要改變。他們投入重金,買下更先進的智能化設備,試圖用“機器換人”的方式提質增效,重獲新生。
這樣看來,產業升級具有“內生性”,主要力量產生于產業發展過程本身,即來自企業的創新。
作為地方政府,在產業發展中扮演的角色應該是推動企業發展,引導產業轉型升級,而不是直接下場做“裁判”。
產業轉型升級過程中,一方面,防止頭痛醫頭、腳疼治腳的就事論事;另一方面,杜絕好高騖遠、不接地氣的空中樓閣,多聽取企業家的實際想法。
政企改變是趨勢
當“投資轉型”和“招商轉型”升級時,讓招商方式的變革勢在必行。
經過沉淀與累積,不少地方有相同產業的企業,當有了一定的產業定位,招商引資也就有了方向。
時間一長,企業在一條產業鏈上,相互之間的依存度高,在區域中產生外部經濟,從而降低成本、促進技術創新。
誰先形成了產業生態,就能夠在招商中占據先機。簡單來說,一旦形成產業生態,就有競爭力。無論是發展高新產業,還是戰興產業,“移植”產業的慣性思維不可取,搞園區、建新城是最常見的。
重要的是,研究主導產業中所處的環節,是現有環節還是缺失環節?產業發展中,是提高產業集中度、發展大型企業,還是缺乏配套,集聚中小企業?
在條件均等的情況下,區域某個產業的集聚程度越高,意味著區域內該產業的行業平均成本低于其他地區,吸引更多資本流向產業集聚區的優勢產業,從而又強化了產業集聚度。
其中,企業投資選址也不完全關注“經濟實惠”,考慮獲得最大效益的同時,讓安全性有更多保障。
對招商而言,劃一塊地等著企業投懷送抱的時代,一去不復返。現在招商競爭激烈,企業一天之內,收到的邀請考察不是少數,考察后直接“打分”評估。
所以說,各地方招商引資絞盡腦汁,想方設法將項目留在自己的“地盤”上。面對各地招商單位的“攻勢”,企業反而越來越“冷靜”。
企業投資生產上的升級,不得不讓招商方式轉型。
“中國制造業大而不強”,必然需要在原有基礎上轉型升級、科創培育。若把“傳統產業”當成“低端產業”淘汰,盲目追求“高端產業”難道不是在造“空中樓閣”,沒有基礎產業,何談“高端產業”?
熱門
聯系我們:435 226 40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京ICP備2022022245號-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