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長安 守望文明!西安城墻門楣標識項目建設落成

2022-09-21 08:03:25    來源:華商網    

9月20日,“盛世長安 守望文明”西安城墻門楣標識項目建設落成儀式在西安唐皇城墻含光門遺址博物館舉行。西安城墻作為古都西安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地標,是城市文脈延續的象征,是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門楣是什么?門楣,即正門上方門框上部的橫梁,一般都是粗重實木制就,也有用石質,多用于城墻。而所謂標示,就是嵌在門楣上的正六角形的方木或者圓木,俗稱門簪,若是石門則標示質料亦為石。

據了解,西安城墻有城門18座,明清城墻原有4門,分別為長樂門(東門)、安定門(西門)、永寧門(南門)、安遠門(北門),均有門楣。民國時期增開4門,分別為中山門(小東門)、玉祥門、勿幕門(小南門)、解放門(原名中正門,1949年改名解放門),其中勿幕門、解放門2門沒有門楣。建國后增開10門,分別為朱雀門、文昌門、和平門、建國門、朝陽門、尚武門、尚勤門、尚儉門、尚德門、含光門,其中文昌門、和平門、建國門3門沒有門楣。

勿幕門、文昌門、和平門、建國門門楣建設是戰略合作達成后開展的首次共建項目。恢復城墻門楣體系是推動城市標識系統建設、提升城市品質和文明形象的重要舉措。為此,西安城墻管委會通過多種渠道積極搜集歷史信息,遵循保持歷史風貌,最小干預原則,委托專業機構設計,經省文物局審批同意后,由長安國際信托有限公司聯合多家機構和個人共同出資捐建,項目共歷時36天,于2022年9月6日建設完。

9月20日下午,華商報記者來到勿幕門和建國門城門下,新換的石質黑底白字門楣與古老的城墻交相輝映,讓城墻煥發出新的活力,在勿幕門下,市民崔先生說:“我是今天來這里才發現有了門楣,大家把這塊都叫小南門,叫了幾十年了,猛地看到這個新換的門楣,還有點不適應,在我看來這就是大名和小名的關系,老一輩人還是習慣叫小名。”

記者又來到建國門,在城墻下工作的王先生望著城墻和門楣有感而發,“我今年五十多歲了,小時候就喜歡來這邊玩耍,當年城墻還沒有這么高,我就跟朋友一起爬上去,后來在城墻這邊工作,也算是和這里淵源頗深,我是看著建國門門楣一點點修起來的,我覺得這就是西安對外進行文化展示的一個窗口,西安城墻是西安獨特的文化標志,給這些缺失了門楣的城墻重新換上新的門楣,可以讓外來的游客更加了解西安的歷史,感受這里的文化氛圍。”

[責任編輯:h001]

資訊播報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