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保監會日前發文《關于規范“隔離”津貼保險業務經營有關問題的緊急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規范隔離險,使得隔離險一時成為業內及公眾關注的焦點。這也讓我們想起很多風靡一時的“奮斗險”“熬夜險”等網紅保險產品。這些產品有很多共同的特征,緊跟熱點、迎合消費者、自帶流量、火速出圈,但同時也因夸大宣傳、理賠困難等問題伴隨質疑,最終多風靡一時后又紛紛下架。
應該說,隔離險是保險公司應對疫情防控、結合保險消費者實際需求對保險產品有益的探索與嘗試,是值得肯定的。但在產品宣傳過程中,將重點集中在價格低、賠付高上,淡化了免責事項的宣傳,容易誤導消費者,進而引發糾紛。
《通知》指出,財險公司應端正經營理念,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科學理性經營,為消費者提供切實有效的風險保障。
事實上,保險公司在產品宣傳中,一味“迎合市場”受到監管的多次“打擊治理”。去年,監管部門多次出手叫停保險公司、保險專業中介機構發布存在過度營銷、誘導消費問題的營銷宣傳廣告,包括但不限于“首月1元”“1元升級”等內容。2020年,銀保監會下發《關于組織開展人身保險產品組合銷售專項核查整頓工作的通知》,為規范人身保險公司產品組合銷售行為,核查要點主要包括:經營理念不正確、捆綁銷售不合規、承保規則不合理、銷售宣傳不規范等。同時,自2021年2月1日起施行的《互聯網保險業務監管辦法》指出,保險公司開發互聯網保險產品不得違背公序良俗、不得進行噱頭炒作、不得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等。
除了市場環境變化外,僅靠過度營銷營造出來的市場氛圍難以持續,消費者回歸理性之后需求退潮,甚至還會帶來保險行業信譽度的下降,增加不同主體包括管理部門的管理難度。
隨著監管部門的緊急出手,隔離險花式宣傳也應聲降溫。部分產品在宣傳界面、投保界面中已新增明顯的免責條款提示。下一步,隔離險首先需要真正承擔起在災害事故中為社會、家庭和政府分擔責任和風險的作用。保險還是要真正發揮其保障作用,同時,保險理性經營底線不能破。保險公司不能一味在低保高賠的營銷上做文章,應該把心思更多花在做足保障和做好服務上。
《通知》要求,保險公司應端正經營理念。在開發設計保險產品過程中,應切實做到以人民為中心,以保險消費者實際需求為基礎,在綜合考量可保利益和風險程度的情況下,依法依規開發產品,合理設定責任免除和理賠條件。各公司應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科學理性經營,為消費者提供切實有效的風險保障。
需要提醒消費者的是,所有保險產品都有除外責任。一是為定價更合理,二是防止道德風險或逆向選擇等情況的發生。而產品的保障責任和除外責任等都是與產品的價格對等的,定價低的產品在責任范圍上必然有一些限制,價格低廉的基礎是更多的除外責任。(任國省)
熱門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