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簡訊:紅薯是怎么長出來的?這群娃娃們用筆畫出來

2023-06-26 12:44:34    來源:大洋網    


(資料圖)

“耕讀傳家久,讀書繼世長”,是中國傳統文化對耕讀教育的總結。“耕”指農耕,是百姓生活之源;“讀”指讀書,為士人立命之本。耕讀教育,就是“亦耕亦讀”,是將農業生產與文化教育相結合的一種教育形態,深深植根于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6月25日上午,在荔湖街公共服務辦公室(民政組)指導下,荔湖街社工服務站聯動廣州華商職業學院健康醫學院在西瓜嶺頤康站開展“耕讀傳家遠,共繪夏日景”主題繪畫活動,本次活動吸引8對親子家庭,共19人參與,共有7名志愿者提供服務。

活動開始,社工向參加者介紹紅薯的小知識,讓參加者了解紅薯的生長過程、用處以及不可食用人群等等,進而讓參加者學習植物的生長原理,加深對生命的理解。

接著社工帶領親子到“幸福田園”挖紅薯,社工向親子介紹挖番薯的技巧,首先用鋤頭要把泥土表面的番薯藤鋤斷,然后看泥土上番薯的根莖粗細,根莖越粗證明番薯生長得越好,番薯也就會越大,接著可用鋤頭在根莖的周圍大力揮鋤,不能直接鋤到壟上,要鋤松壟邊的土,然后扒開泥土將番薯挖出來,這樣才不會把番薯鋤斷,促進親子們從勞作中學習,加深參加者對自然教育的認識。

社工通過觀看“生命的孕育與誕生”視頻,讓參加者了解生命是如何誕生以及“我從哪里來?”,看完視頻后茹詩了解道:“噢!原來我是從媽媽肚子里待了十個月才出來的!”,接著社工引導參加者通過“筆頭”來畫出本次活動感受,從而讓參加者從過程中了解“生命”,認識生命。

荔湖街社工通過在西瓜嶺頤康站開展“耕讀傳家遠,共繪夏日景”主題繪畫活動,讓村居民身體力行地感受和學習耕種的樂趣,閱讀生命教育對人的影響,希望能更好地讓孩子尊重自然,熱愛自然,從而樹立勞動意識,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從中珍惜勞動成果。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楊欣

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莫偉濃

關鍵詞:
[責任編輯:h001]

資訊播報

聯系我們:435 226 40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京ICP備2022022245號-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