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網訊 近日,廣州市印發《廣州市深化體教融合 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實施方案》(簡稱《方案》)。《方案》從加強學校體育工作、加強學校青少年體育訓練、加強體育教師和體育教練員隊伍建設等9個方面提出28項具體任務和要求,梳理青少年體育工作的痛點、難點和堵點問題,對癥下藥、綜合施策。并提出到2025年,全市中小學學生體質健康優良率達55%以上,創建體育傳統特色學校350所以上的目標。
鼓勵有條件的小學每天安排1節體育課
確保學生每天在校1小時以上體育鍛煉
(相關資料圖)
《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市中小學學生體質健康優良率達55%以上,青少年競技體育水平保持全省領先地位,青少年體育素養、身心健康水平普遍提升。完善“班—校—區—市”四級青少年體育競賽體系。建成小學、初中、高中 “一條龍”的體育后備人才培養體系。市、區兩級體校體育后備人才基礎更加扎實,全市創建體育傳統特色學校350所以上,每個區體育傳統特色學校不少于15所,全市青少年體育俱樂部達到350家以上。
如何開齊開足上好體育課,培養提升學生體育素養?《方案》鼓勵有條件的小學每天安排1節體育課、初中每周安排4-5節體育課、高中每周安排3-5節體育課。確保學生每天在校進行1小時以上體育鍛煉,引導學生養成終身鍛煉習慣。
在豐富學生課外體育活動方面,廣州鼓勵學校發展龍舟、舞龍、舞獅等中華傳統體育項目,構建具有嶺南特色的體育課程體系。為了給青少年充足的場地進行體育鍛煉,廣州還將加強場館設施利用和建設,要求符合開放條件的學校在課余時間和節假日,向學生開放體育場地設施。
《方案》還提出改進中考體育測試內容、方式和計分方法,采用“素質評價+統一考試”模式,科學確定中考體育分值。高中實施體育學業水平考試,采用 “素質評價+終結性考試”模式,考試成績作為學生畢業和升學的基本依據。
解決體育人才升學斷檔問題
打通優秀運動員的升學通道
加強青少年體育訓練工作,還需要打造完善的人才培養體系、加強體育教師、教練員隊伍建設。《方案》提出打造“一條龍”人才培養體系,強調市、區兩級要將公辦體校建設納入教育發展規劃,賦予相應的教育配套政策。各區要加強區級業余體校建設,開展訓練項目不少于15個,訓練競賽經費列入同級財政預算,不得擠占、挪用,教育部門按照就近原則統籌安排義務教育階段體校在訓學生的入學、升學。創建體育傳統特色學校,在小學、初中、高中體育傳統特色學校開展相同項目體育訓練,解決體育人才升學斷檔問題;科學制定普通高中體育特長學生自主招生政策,打通優秀運動員升學通道。
《方案》要求加強體育教師、教練員隊伍建設,為青少年體育發展提供人才支撐。明確全市各級各類學校在體育教師崗位設置滿足學校體育教學需求的基礎上,設立體育教練員崗位;探索暢通優秀退役運動員、教練員進入學校擔任專兼職學校教練員的渠道,對符合條件的學校體育教練員可先入職后培訓。
推動穗港澳青少年體育融合發展
穗港澳三地青少年體育文化交流活躍,《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總體方案》更進一步推動了穗港澳青少年體育融合發展。《方案》提出構建穗港澳體教融合發展機制,舉辦穗港澳青少年足球賽、網球賽、帆船聯賽等高水平體育交流活動,支持港澳青少年來穗觀摩體育比賽、參觀體育場館,鼓勵廣州市青少年赴港澳參加體育賽事活動。
根據《方案》在廣州市就讀的港澳籍學生參加青少年體育競賽、申請評定運動員技術等級等方面,享有與本市戶籍學生同等權利;支持開展穗港澳體育師資交流與培訓,定期舉辦穗港澳青少年體育學術研討會,推動穗港澳青少年體育融合發展。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賈政、申卉
圖/市府辦公廳提供
熱門
聯系我們:435 226 40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京ICP備2022022245號-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