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關注:“作業人員”落水后火速救援,2023年廣州交通建設工程綜合應急演練19日舉行

2023-06-20 08:51:47    來源:大洋網    

“發現圍堰班組1名作業人員在北帝沙島南岸圍堰作業船上落水,請立即組織救援。”一名“假人”在“作業”時掉落水中,很快,救援船迅速開往假人落水區域,一場水中“營救”火速展開。原來,這是6月19日在廣州市黃埔區洪圣沙島魚珠隧道工程沉管預制場舉行的“人人講安全 個個會應急”2023年廣州交通建設工程綜合應急演練活動現場。據悉,來自市、區各交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監督機構,區交通工程建設、勘察設計、監理、檢測和施工等單位共約300人參加了本次活動。


(相關資料圖)

應急演練分3個場景開展

記者了解到,本次綜合應急演練以“人人講安全 個個會應急”為主題,通過現場演練和錄播相結合方式開展,演練分為水上救援、火災消防逃生和防汛三個情景。

其中,水上救援是模擬施工作業人員突然意外落水后的應急救援行動。在水上救援演練中,記者看到,一名“假人”在北帝沙島南岸進行“施工作業”時突然意外落水,附近警戒船值班人員發現人員落水后,立即向現場經理報告:“蘇經理,蘇經理!現場發現圍堰班組1名作業人員在北帝沙島南岸圍堰作業船上落水,請立即組織救援。”現場經理接報后立即聯系搶險救援組實施救援。很快,搶險救援組組織人員出發救援,救援船火速趕往“假人”落水處。現場經理在安排完現場救援后,立即向項目經理報告險情。項目經理在接報后,即刻啟動應急預案,安排應急領導小組執行副組長實施應急救援。在搶險救援組、警戒保衛組、治療救護組、物設保障組等多方配合下,已被救上救援船的“假人”很快被送往碼頭,并在現場急救下脫離危險被送往醫院。

接下來進行的火災消防逃生是模擬施工現場發生火災后開展的滅火救援和組織現場人員撤離現場;隨后,進行了防汛演練,模擬堤岸擋水墻開裂后立即進行的沙袋砌筑封堵和組織人員撤離。

為何選在此處開展應急演練?

廣州市中心區交通項目管理中心總經濟師屠建偉介紹,魚珠隧道項目相比其他過江隧道項目由于穿越北帝沙島的原因有3多:一是圍堰多(4個),二是管節多(935米9節管,今年通車的車陂南隧道是492米4節管),三是運距長(預制廠距離沉放點直線距離3公里)。因此,整個魚珠隧道項目水中和鄰水施工作業占內容總工程量約三分一。“所以我們結合項目特點,在演練科目的設計上,考慮臨江施工和季節性施工等因素策劃實施了水中救援演練、火災消防逃生演練以及防汛演練三個項目。”屠建偉表示,可以通過演練來檢驗應急響應機制是否有效,在今后施工過程中如遇到火情、汛情等突發狀況時,提升現場應急處置能力和救援能力,為安全生產保駕護航。

魚珠隧道預計2026年底建成通車

黃埔到海珠車程可縮短至5分鐘

此次演練在洪圣沙島魚珠隧道工程沉管預制場舉行。作為廣州目前在建最長的內河沉管隧道,魚珠隧道工程南起新港東路,采用沉管隧道下穿珠江,在珠江北岸繼續下穿黃埔大道后接地,止于深涌左支涌以南,遠期擬接入規劃珠吉路,路線全長2.6公里。項目為雙向六車道城市主干路,設計速度為60km/h(局部采用50km/h),計劃2026年12月建成通車。

記者了解到,魚珠隧道穩步推進建設中,沉管預制場圍護結構已完成施工,預計明年春節前完成干塢建設,在春節后將開展沉管預制工作。“按照一年預制沉放3節沉管的進度,預計2026年完成沉管預制工作,魚珠隧道計劃于2026年底建成通車。”廣州市中心區交通項目管理中心魚珠隧道項目負責人王源告訴記者。

作為重要過江通道,魚珠隧道在立項初期便綜合考慮了海珠、天河、黃埔三區交通轉換的重要功能,項目建成后,近岸可以實現金融城、黃埔臨港經濟區與琶洲的交通轉換,促進珠江兩岸的融合發展;遠端可以承擔科學城、魚珠地區與大學城、創新城等科技創新帶的交通聯系功能,有利于加強城市東部、南部的聯系,緩解珠江南北過江通道的交通壓力、方便沿線居民出行。魚珠隧道通車后,從黃埔臨港經濟區到琶洲東片區只需約5分鐘。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盧夢謙 通訊員:交通宣

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廖雪明

關鍵詞:
[責任編輯:h001]

資訊播報

聯系我們:435 226 40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京ICP備2022022245號-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