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制琴師溫敏超 信息時報記者徐敏 攝
大洋網訊 在狹小的工作間內,制琴師溫敏超一手拿著琴筒,一手握著琴桿,小心翼翼地插孔裝配。拿著安裝好的高胡,他用雙腿夾著琴筒,右手拉動琴弓,左手靈活地按弦,時而轉動琴準調音。在雙手的一開一合間,清脆悠揚的琴聲從指間流瀉而出,有如頑皮的精靈在房間內舞蹈。這是溫敏超的工作日常,也是他與琴為伴數十年的縮影。
來到位于越秀區(qū)大新路119號的七律琴行,目之所及處是各式各樣的民族樂器,其中尤以高胡的數量最多。“您好,這里有賣琴弓嗎?”聽聞話音,溫敏超起身迎客,和顧客攀談了許多和樂器有關的話題。健談、親和是他給人留下的第一印象。
溫敏超生于1965年,他先后在珠江鋼琴廠、廣州樂器公司研究所、幸福弦樂廠等地方工作。1997年,溫敏超和親戚成立了八音樂器廠,開始主要研究高胡制作。2004年,他自立門戶,成立七律琴行,直至今天。
“一把高胡主要包括琴筒、琴準、琴桿、琴弓、琴弦、琴皮、千斤、琴馬等部件。”溫敏超介紹,制作高胡的流程則包括選料、開料、零部件的制作、拋光打蠟、裝配調音等。來到店面二樓的工作間,里頭密密麻麻擺滿了各種零部件,溫敏超向記者介紹,各個零部件的制作都非常講究,其中琴皮的挑選、制作、蒙皮都影響著高胡的音色。據介紹,琴皮的材質主要為蟒皮,在為琴筒蒙皮前需先將琴皮放入水中浸泡,為的是讓風干的琴皮吸收水分,便于制作。“首先把琴皮覆在琴筒上,并用繩子將它們緊緊地綁在一起,等琴皮晾干定型后取下,再繼續(xù)后面的上膠、蒙皮工序。”溫敏超一邊說,一邊不斷敲擊琴皮表面的中心位置,根據聲音調整蒙皮的松緊度。他表示,這個流程非常考驗制琴師的技術,需要對材料仔細判斷,再根據需要達到的音色效果進行合適搭配。
與高胡相伴二十余年,可溫敏超卻不認為自己是“琴癡”。“樂器制作是一門復雜的工藝技術,手藝人可不能固化思維,必須視野開闊。”他保持這份積極好學的精神,不斷進步創(chuàng)新,曾獲得2004年第一屆全國二胡制作評比大賽三等獎、2021年全國二胡制作交流展示活動雙銅獎;被授予“中國民族樂器十大改革家”“廣東省樂器(胡琴)制作名匠”等榮譽稱號。
高胡不僅是溫敏超賴以謀生的工具,更是他結交朋友的紐帶。每當有顧客前來挑選高胡時,他都會熱情熟絡地和對方介紹、講解,因為有著同樣的興趣愛好,他和許多志同道合者成為朋友。“未來,我會繼續(xù)鉆研,把高胡制作這門手藝傳承下去。”說罷,溫敏超撫摩著心愛的高胡,左手在琴桿上移動,右手有力地運弓,音符仿佛在琴弦上跳起芭蕾舞……夕陽西下,淡淡的光束照進房間,一人、一椅、一琴,用音樂訴說著“琴”緣故事。
(信息時報記者黃麗霞)
熱門
聯(lián)系我們:435 226 40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京ICP備2022022245號-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