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期間,廣州志愿者在天河花市為市民揮毫送“福”。(受訪者供圖)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作為國內志愿服務事業發展較早的城市,近年來,廣州志愿服務蔚然成風,實名注冊志愿者多達469萬人。從扶弱濟困到應急支援,從鄉村振興到社區發展……廣州志愿者正通過一場場暖心行動關照困難群體,共創城市美好生活,描繪出一個城市的幸福藍圖。志愿服務,成為了廣州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張閃亮名片。
為聚焦解決志愿者在開展日常服務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推動志愿服務事業高質量發展,日前,廣州出臺了《廣州市志愿服務規定》(下文簡稱《規定》),對志愿服務的工作機制、活動規范等方面進行完善,并提出了一系列具體措施激發志愿服務活力?!兑幎ā穼⒂?月5日起施行。
在此次《規定》的推動下,志愿時數能否實現多平臺互聯互通,志愿服務又將朝著哪個方向突破和發展?日前,廣州市志愿者協會、廣州市公益慈善聯合會聯合組織了多名知名專家學者以及實務工作者宣講《規定》下的廣州志愿服務新變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邀請他們對志愿者關心的一眾問題進行深度解讀。
元宵節期間,志愿者為城市美容師送上一碗碗熱騰騰的湯圓。(受訪者供圖)
規范志愿服務活動,“有償志愿”可依法糾正
廣東省團校(廣東青年政治學院)教授、廣東省社工與志愿者合作促進會會長譚建光
譚建光長期跟蹤調查研究志愿服務。他表示,我國《志愿服務條例》明確提出,“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強行指派志愿者、志愿服務組織提供服務,不得以志愿服務名義進行營利性活動”,但社會上依舊存在“有償志愿服務”和“將工作和志愿服務畫上等號”的現象。而廣州的《規定》對此提出了更細化的條文——“《規定》第十條明確‘履行工作職務行為、有償服務等不屬于志愿服務的活動,不得進行志愿服務信息記錄、出具志愿服務記錄證明’,這一條文為依法糾正上述現象提供了依據?!?/p>
譚建光進一步解釋道,在現實生活中,“一些單位和機構對于志愿服務的自愿性、義務性、無償性了解不夠、認識不足,一些單位為了工作方便打出‘志愿服務’的旗號,容易導致社會爭議,對志愿服務的認識逐漸模糊;一些單位為了加快公共服務、社會服務的速度,完成任務指標,開展‘有償招募志愿者’的招聘,也損害了志愿者愛心奉獻的本意。”而此次廣州的《規定》正式施行后,志愿者和志愿組織將可以對相關現象進行依法調停、依法制止。譚建光說:“可以看到,廣州在志愿服務的地方性立法上朝著不斷深化、不斷細化,增強針對性、增強可操作性的方向發展,也更加有利于地區志愿服務的健康發展和繁榮興旺。”
做好激勵和保障措施,志愿服務發展值得期待
廣州市政協委員、廣州市志愿者協會副會長鄭子殷
開展志愿服務應當遵循自愿、無償、平等、誠信、合法的原則,但“無償”并不意味志愿服務產出的社會價值小。鄭子殷發起過多個廣州志愿服務品牌項目,同時,也針對志愿服務事業發展多次建言獻策。他表示,要讓志愿精神深入人心,重點在于做好“激勵”和“保障”。
目前,廣州市志愿服務管理存在主體多元,自成系統的特點,雖然不同平臺集聚了不同類型的志愿服務,滿足了不同群體參與志愿服務的需求,但由于志愿服務時數無法實現互聯互通,給數據統計歸集帶來了不便,進而影響了激勵措施的落實,一定程度局限了市民可選擇的志愿服務。
“我相信這一問題將在《規定》施行后得到很好的解決。”鄭子殷分析道,“此次《規定》明確了要由市民政局會同團市委等有關單位建立健全志愿服務數據的采集管理機制,按照統一的數據標準,做好全市志愿服務數據采集匯聚、共享開放、流通融合等管理工作,形成全市統一的志愿服務信息系統,實現與本省志愿服務信息平臺、全國志愿服務信息系統互聯互通”。在志愿服務保障方面,此次《規定》提到了志愿者保險的問題,接下來,廣州可進一步制定志愿服務保障參考標準,細化和規范志愿服務保障細則。
志愿服務需回應社會需求,人才建設亦是重點工作
中國志愿服務中級培訓師、廣州青年志愿者協會副秘書長、廣州市越秀區傳城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理事謝棟興
志愿服務,講“品牌”,更講“專業”,其目的在于發揮個體價值,回應社會所需。而此次《規定》明確,“志愿服務組織和志愿服務團體可以根據自身優勢和城鄉社區服務對象的需求,在家政服務、心理疏導、醫療保健、生態環境、文體活動、社區治理、法律服務等領域開發設計并實施有針對性的志愿服務項目。”謝棟興長期在一線開展志愿服務以及志愿服務管理工作,他認為,《規定》相關表述反映了廣州志愿服務未來發展的新方向和新趨勢。
志愿服務是社會治理中的重要抓手,決定了志愿者從人民中來、到人民中去,特別是做好社會兜底保障人群的關愛服務,彰顯社會崇德向善的高度,與此同時,隨著經濟社會進步、人口結構調整,市民需求從物質上升到高質量服務供給上,“家政、心理、法律等方面的需求未來會更加突出,所以志愿者、志愿服務組織負責人也要朝著本土化、品牌化、品質化的方向,積極探索更多具有廣州地方特色的志愿服務項目,為引領粵港澳大灣區志愿服務發展、向國際述說中國志愿服務故事出力?!?/p>
與此同時,志愿服務事業的高質量發展也離不開人才建設。此次《規定》要求廣州建立志愿服務工作者、志愿者分類培訓體系,并明確了廣州志愿者學院的專業培訓研究職能,“接下來,廣州志愿者學院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包括推進中學生志愿者人才培育、完善志愿服務標準化制度等。”廣州還需要進一步提升志愿服務顯示度,提高廣大市民的志愿服務培訓參與度,打造網絡社交媒體的標簽話題,提高中小學教師志愿服務培訓研究參與度,建立廣州志愿服務高水平人才的交流機制,“這些都有利于提高志愿服務的專業化水平?!?/p>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蘇贊
熱門
聯系我們:435 226 40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京ICP備2022022245號-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