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熱議:打造精準警務“四張網”!廣州推進社會治安防控體系靶向式改革創新

2022-12-23 08:45:50    來源:大洋網    

大洋網訊 如何平安護航超大城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記者12月22日從廣州市公安局獲悉,廣州警方以“精準警務、預防警務、智慧警務”為方略,推進社會治安防控體系靶向式改革與創新,創建智能感知、動態布防、要素管控、應急處置“四張網” ,探索走出一條超大城市社會治理新路子。

今年10月4日,信息平臺預警:一名在逃人員何某出現在中山五路與新民路交界處。越秀區公安分局北京派出所迅速開展指揮調度,立即通知執勤民警進行抓捕,在省公安廳支援民警的配合下,合力在北京路某商場抓獲該名在逃人員。


(資料圖片)

這是廣州警方利用智能化感知網協助破獲年均2萬宗刑事案件的一個縮影。這份亮眼的成績得益于廣州市近年構筑并日臻完善的卡口等多維信息感知網絡。廣州市將“雪亮工程”建設納入城市“新基建”,積極推動“雪亮工程”從社會面延伸到行業、交通、社區和農村,全市建成聯網35.7萬個、電子卡口4500多個,獲評全國首批唯一超大型“雪亮工程”示范城市。

不僅如此,廣州警方還把大數據和信息化作為新引擎,打造匯聚公安、社會、行業、互聯網等1.5萬億條的數據基座;推出“智慧搜”通用應用,日均訪問量達109萬人次,形成“全領域、全場景、全流程”智能應用生態,引領警務實戰駛入“快車道”。

10月14日晚,荔灣區公安分局逢源派出所綜合指揮室根據預警,發現2名布控的盜竊嫌疑人出現在中山八路一帶,于是迅速通過“指揮一張圖”就近調度附近的“5分鐘快速反應圈”巡組和派出所便衣巡組,在5分鐘內將2人抓獲。

記者了解到,廣州警方以防突發、防警情為目標,科學規劃全市298個“1、3、5分鐘快速反應勤務圈”,精準定制“快速反應范圍”和“快速反應時段”,讓平安可知可感、觸手可及。優化建設“指揮一張圖”平臺,實現警情、勤務、基礎信息“一鍵調度”,織密空中、水上、地下立體巡防網,確保社會面防控“無盲區”。

在廣州,政法、公安聯合搭建矛盾多元化解平臺,建立“雙下發”“雙核查”機制,高標準打造28個面積200平方米以上,集服務、調解、裝備、備勤于一體的中心警務室,切實把服務延伸到群眾“家門口”。

廣州警方強勢推進“五大要素”摸排管控、城中村社會治理、實有人口摸排等一系列專項行動,通過搭建57個智能分析模型,精準輸出核查指令,建立常態化精準清查、治安勤務令等機制,排查化解“人、事、地、物、組織”各類隱患,全市實有人口、流動人口“粵居碼”持碼人數全省第一。

“大喇叭、小哨子、紅袖章、紅馬甲”和必要處置裝備,這是廣州在全國率先組建的最小應急單元。作為警力資源的有力補充,實現“1分鐘自救、3分鐘互救、5分鐘增援到位”目標。

“我們優化警務資源配置,完善‘情指勤輿’一體化模式,創新‘4+N’網上網下合成作戰、最小應急單元響應、群防力量共治‘一套機制’,搭建扁平化應急處置網,實現警務資源精準配置。”警方介紹,廣州打造“廣州街坊”群防共治模式,實名注冊超過67萬人,共筑平安“同心圓”。

文、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張丹羊、葉作林 通訊員:呂翼之、張毅濤

關鍵詞:
[責任編輯:h001]

資訊播報

聯系我們:435 226 40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京ICP備2022022245號-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