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網訊 鬢微霜,又何妨?義修小家電、義教太極拳、組建藝術團……在廣州,活躍著一群“銀發”志愿者。截至今年8月底,僅廣州公益“時間銀行”注冊的初老志愿者便達到2.7萬名,累積志愿服務時數超過249萬小時。國慶假期,記者采訪了這群活躍在不同社區、不同領域的“銀發”志愿者,聊聊他們的故事。
社區里有對“銀發”太極俠侶
昨日上午7時,廣州越秀區小東營廣場早早就熱鬧起來了。“向左看齊”……一聲口令后,音樂隨之響起,82歲的陳敏賢正領著一眾退休長者練習太極拳。
【資料圖】
退休前,陳敏賢是一名教師,業余愛好是打太極拳。退休后,社區的居民邀她教太極拳,她爽快答應了。不久后,丈夫也跟著一塊學太極拳,于是變成夫妻倆一起在社區義教。通常他們每天上午教一個小時左右,附近的街坊都知道這對“銀發”太極俠侶,也樂意跟著他們鍛煉身體。
隨著學拳的人越來越多,一支“銀發”太極拳隊云燕健身隊也逐漸形成,成員平均年齡在60歲以上。在鍛煉之余,這支隊伍還一起組織敬老活動。六年前,團隊發起了季度生日慶祝活動——每個季度組織一次聚餐,給隊里過生日的成員集體慶生,其間還會邀請北京街內的孤寡老人一起參加。國慶假期前的9月30日,剛好是今年的第四季度慶祝日,隊員便邀請了8位孤寡老人一起去吃自助餐。“當時我們就帶著他們一起去,一人扶一個。”陳敏賢說。
“我們的合唱隊有‘跑音部’”
像陳敏賢這樣的“銀發”志愿者并不少。國慶假期,73歲的古頌民忙著練歌,他是廣東嶺南藝術團的團長,接下來,他將帶著藝術團的合唱隊參加合唱比賽。
退休前,熱愛唱歌的古頌民經常以歌會友,結識了一批唱歌“發燒友”。2007年,臨退休之際,古頌民注冊、組建了廣東嶺南藝術團,一個非營利性的民間社團。藝術團一建好,就吸引了眾多歌友的支持。有一回,一位退休的長者被嶺南藝術團的熱鬧氛圍吸引住了,也想加入其中。他問古頌民,“我唱歌跑音能加入嗎?”“當然可以,我們這里除了有高音部、低音部,還有‘跑音部’。”古頌民說。
這不是一句玩笑話。在古頌民看來,這支團隊的宗旨是——享受藝術、追求藝術以及開心。“我希望搭建一個平臺讓退休人士老有所樂,多鍛煉讓身體更健康。”
如今,藝術團有160名團友,包含合唱隊、舞蹈隊、小品隊和旗袍隊,每周周三,此起彼伏的歌唱聲就會在越秀區文化館三樓響起。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何鉆瑩)
熱門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