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中秋節有合家共吃月餅的習俗。形如滿月的月餅,蘊含著團圓和睦的吉祥寓意。在南海之濱的這片沃土,孕育了獨具嶺南特色且影響深遠的廣式月餅。作為廣州國家版本館三大專題展之一,“廣式月餅文化專題版本展”所展示的,不僅是作為中秋節美食的“月餅”本身,而是將其作為一種中華版本的文化符號,一路傳承下去。
“問天,人月團圓”
展覽首次將“廣式月餅”文化較為完整呈現
(資料圖片)
步入氣氛感滿滿的展廳,只見無論展項布局設計還是展品陳列,都圍繞“中秋”元素展開。展覽以近現代月餅包裝和月餅模具為載體,以中秋文化和廣式月餅為紐帶,以家國團圓為核心,分為“源起,中秋禮俗”“廣式,自成一派”“感恩,禮以食成”“國潮,文化自信”“同根,團圓味道”“問天,人月團圓”六個部分,每部分看似自成一體,相互相又融會貫通。
19世紀末,廣州城西的糕酥館用蓮子熬成蓮蓉作酥餅餡料,清香可口,大受歡迎,蓮蓉餡餅逐漸定型成現時的月餅。展覽通過243件史料、模具、包裝等多種版本的實物展陳,從中秋節相關史料版本說起,講述廣式月餅物件版本的發展變遷、材質造型、工藝特色和文化傳承等故事,到如今廣式月餅風靡海內外成為中秋必備佳品,在歲月的起承轉合間盡顯家國情懷。
廣州酒家的月餅鐵盒
據了解,“廣式月餅”于 2009 年被認定為廣東省食品文化遺產,“廣式月餅制作技藝”于 2022 年入選廣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廣式月餅文化專題版本展”策展人李小平告訴記者,本次展覽是目前第一次較為完整地對廣式月餅從包裝、到月餅票據、發展史料、月餅模具的梳理與展出。“我們從史料上可以看出,廣式月餅在清末隨著粵人政商的北上和走向世界。廣式月餅在發展中其口味深受粵菜粵點的豐富性所影響。”
1933年陶陶居癸酉年中秋月餅名價表
1940年代,廣式月餅影響深遠,不斷隨粵商北上,在廣東人開設的廣幫茶食鋪經營售賣。那個年代的老商號廣告印版,則作為一種用于制作食品廣告標貼的工具,其做法是把宣傳內容拓印在紅紙片上,再貼在月餅包裝上出售。在展覽現場展示的廣告印版是一種活版的形式,根據需求嵌入不同內容。由此可見,當時的廣式餅食品類已經十分豐富,同時也得以看出廣式茶點餅食在全國的發展和影響。
“有華人的地方,就有廣式月餅”。廣式月餅品種多樣、口味豐富,流行于廣東、廣西、海南、港澳等地,以共融萬物的包容性,不斷推陳出新,深得海內外華人喜愛。展廳內一張來自1984年的“香港有男茶樓預售月餅廣告單”,足以證實月餅在華人心中的份量和地位。
稻香村茶食餅黃油紙仿單包裝
除了延續至今的經典鐵盒之外,在展覽現場亦能重溫1911-1948年間小商號所采用的月餅油紙包裝、1949-1979年間以油紙、紙袋為主的廣式月餅包裝。1990年開始,廣式月餅包裝進入百花齊放的階段,以塑膠食品全盒、東京提籃、自然木盒最為流行,除了工藝材料上的變化,在設計上也融入了更富有文化底蘊的新元素。邁入21世紀,月餅包裝進入文創發展階段,以紙盒為主,新材質、新形態應用不斷,工藝精美細膩,富有企業和地域文化特色,時尚化、個性化、國際化的包裝持續涌現。
“月餅包裝盒不僅可以為公眾打開知識之窗,得到情感和文化的渲染,以及美的享受,還能寓教于樂,賦予人們新的生活樂趣。”在李小平認為,月餅包裝作為一個器皿,不僅起到承裝產品的功能,也是對中秋文化進行深層次勾勒。
“嫦娥奔月”成為當年最受歡迎的月餅盒吉祥圖案之一。
方形馬口鐵罐包裝曾影響了全國的月餅市場,成為一代經典。
亮點3
以“問天”之姿:引發現代與傳統強烈碰撞
通過“廣式月餅文化專題版本展”,能夠感受到一種“時空的碰撞感”——既有對年代記憶的重溫,又有對文化自信的解讀。
隨著民族復興前進的步伐,朱雀祥云、刺繡飛天、嫦娥奔月等傳統文化意象正以朝氣蓬勃的國潮姿態向世人展現其魅力,這些中國傳統元素通過國潮演繹、博物文創、創意包裝等形式進行傳遞。“國潮風月餅”成為中秋節禮的一道靚麗風景,引領了中秋時尚。
音樂感應、科技懸浮、手辦盲盒的出現,使月餅禮盒成為新時代的社交寵兒。
近年來,廣式月餅包裝進入健康生態發展新階段。在展廳內,也能欣賞到廣州酒家國潮風月餅禮盒、故宮博物院月餅禮盒以及其他博物館聯名國潮禮盒。隨著故宮文創月餅上市,唯美獨特的國風元素向世人展示了中國式的時尚與浪漫。
此外,音樂感應、科技懸浮、手辦盲盒的出現,使月餅禮盒成為新時代的社交寵兒。廣式月餅包裝整體呈現出中國元素潮流化、工藝簡約精美化、材質環保低碳化的健康生態趨勢。展品除了聯名月餅禮盒、音樂禮盒、游戲禮盒等在內的創意禮盒,還有來自陳永鏘、方楚雄、許欽松三位藝術大師合作的大師手制月餅禮盒。
廣州酒家與中國航天以“天宮尋夢”為創作理念,由非遺粵點大師制作出“筑夢九天 奔赴團體”翻糖藝術作品。
從古至今,人們對月亮有過無數浪漫的遐想。值得一提的是,陳設在展廳內尤為矚目的“問天”場景,體現了現代與傳統的強烈碰撞,為傳統文化賦予了時代內涵,通過創新表達形式使傳統文化更有生命力。據介紹,這是廣州酒家與中國航天以“天宮尋夢”為創作理念,由非遺粵點大師制作的“筑夢九天 奔赴團體”翻糖藝術作品。
來自陳永鏘、方楚雄、許欽松三位藝術大師合作的大師手制月餅禮盒。
“無論歲月如何變遷,月餅所蘊含的團圓、美滿之意,永遠是中國人心中歷久彌新的情感;月餅包裝、月餅模具所展示的永遠是中國人心中的如意吉祥。”李小平說,“月餅,是全球華人的團圓記憶。”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黃嵐
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王維宣(部分圖由主辦方提供)
熱門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