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召開第二季度例行新聞發布會就非法社會組織活動等做出回應

2021-05-10 08:15:38    來源:海南日報    

非法社會組織活動時有“冒頭”,應如何打擊整治?特困人員生活困難、無依無靠,應如何救助供養?為實現老有所養、幼有所育,民政部又有哪些新動作?

民政部8日召開第二季度例行新聞發布會,有關部門負責人對這些民生熱點進行了回應。

除“李鬼”:打出一套打防并舉“組合拳”

外表光鮮亮麗,背地里卻干著騙錢斂財的勾當是多數非法社會組織的共特點。

記者從發布會了解到,為進一步打擊整治非法社會組織,今年3月20日,民政部聯合有關部門,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為期3個半月的專項行動,重點對5類非法社會組織進行打擊整治。

這5類非法社會組織包括:利用國家戰略名義,在經濟、文化、慈善等領域活動的非法社會組織;冠以“中國”“中華”“國家”等字樣,或打著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的下屬機構等名義,進行騙錢斂財等活動的非法社會組織;與合法登記的社會組織勾連開展活動、魚目混珠的非法社會組織;借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開展評選評獎活動的非法社會組織;開展偽健康類、偽國學類和神秘主義類活動,以及假借宗教旗號活動的非法社會組織。

“目前已排查非法社會組織線索35批,共計216家;關停非法社會組織網站2批,共計20家;曝光2021年第二批、第三批涉嫌非法社會組織名單,共計21家;公布第一批、第二批地方民政部門依法取締的部分非法社會組織名單,共計160家。”發布會上,民政部社會組織管理局副局長黃茹介紹了專項行動至今取得的成果。

幫特困:進一步提高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制度的可及

特困人員生活困難、無依無靠、無人照料,是困難群眾中最困難、最脆弱的群體。截至2020年底,全國共有特困人員477.6萬人,保障好他們的基本生活和照料服務,是各級政府兜底保障的重要責任。

為進一步提高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制度的可及,民政部日對《特困人員認定辦法》進行了修訂。

“此次修訂,重點對‘三無’即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無法定義務人或法定義務人無履行義務能力的認定條件涉及的部分條款進行了修訂完善。”民政部社會救助司副司長張再剛表示。

記者注意到,修訂后的《特困人員認定辦法》在原有基礎上,新增將三級智力、精神殘疾人,二級肢體殘疾人和一級視力殘疾人認定為無勞動能力;將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制度覆蓋的未成年人年齡延長至18周歲,同時規定,年滿18周歲仍在接受義務教育或者在普通高中、中等職業學校就讀的,可繼續享有救助供養待遇,織密兜底保障網。

護老幼:多措并舉綜合發力

到2025年,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突破3億。如何幫助老年人安享晚年,一直是民政部關注的重點工作之一。

據民政部新聞發言人賈維周介紹,在養老服務發展方面,今年一季度,民政部圍繞聯合有關部門編制“十四五”養老服務體系專項規劃、完善縣鄉村三級農村養老服務網絡、推動健全養老服務綜合監管制度等方面開展了一系列工作。

年來,養老理財、養老產品銷售等領域已成為非法集資“重災區”。針對這一現象,民政部將開展養老服務領域非法集資防范和處置工作作為今年第二季度工作重點之一,幫助老人守好錢袋子。

加強事實無人撫養兒童保障,是健全兒童福利保障體系的重要內容。

記者從發布會了解到,民政部已聯合有關部門印發了做好因突發事件影響造成監護缺失未成年人救助保護工作相關文件,指導各地全面開展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精細排查、精準認定、精準保障工作。

此外,民政部已統計摸清全國高三在讀事實無人撫養兒童達6649名,為下一步開展助學活動奠定了基礎。

[責任編輯:h001]

資訊播報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