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電視都在默默監視你 拒絕非法信息收集個人信息

2021-04-30 13:36:05    來源:錢江晚報    

據北京青年報報道,日,一名網友在網絡論壇發文稱,他在自家的某品牌智能電視里發現了一款名為“勾正數據服務”的軟件,用技術手段研究后,發現該軟件定時掃描上傳了家中聯網的智能設備信息等,認為該軟件會掌握相關隱私信息。記者從勾正數據獲悉,涉事軟件所采集用戶數據的相關信息用于收視研究相關業務,由于用戶隱私政策提示不夠清晰,引起部分用戶隱私安全的擔憂,勾正數據向廣大用戶誠懇致歉。目前,該品牌電視方面已宣布解除和勾正數據的合作關系,并責令勾正數據刪除非法獲取的用戶相關數據。

智能電視機里竟然藏著監視家庭乃至訪客、鄰居隱私信息的軟件!看來,侵犯個人隱私信息的行為已經到了無孔不入的程度,真是讓人防不勝防。智能電視里的“監視軟件”有很強的隱蔽,首個發現問題的網友精通計算機技術,而另一名同樣在自家智能電視里發現涉事軟件的網友也從事網絡安全工作,顯然,如果消費者沒有一定的技術背景,就難以發現“監視軟件”。實際上,即便是揭露問題的網友,也是因感覺自家電視運行速度有些慢,查看電視后臺運行軟件后,才偶然發現“監視軟件”。如果沒有個別消費者技術能力與偶然因素的疊加,涉事“監視軟件”很可能會一直默默運轉下去。

網友揭露的智能電視暗藏“監視軟件”的問題警示我們,必須擴大個人隱私信息保護的視野。在家庭中,物聯網日益發達,各種設備日益智能化,電視、冰箱、空調、洗衣機、電熱水器、烤箱、電飯煲、掃地機器人、汽車乃至馬桶等都裝上了智能大腦,都可聯網操作、傳輸數據,也增加了隱私泄露的風險。

2012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的《關于加強網絡信息保護的決定》規定,任何組織或個人不得竊取、出售或以其他方式獲取該電子信息。《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網絡安全法》等法律也明確要求經營者收集用戶(消費者)個人信息時,應當公開收集、使用規則,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圍,并需經被收集者同意。電視機等智能設備里的“監視軟件”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選擇權和隱私權,逾越了法律底線。日,工信部正在就《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個人信息保護管理暫行規定(征求意見稿)》征求意見,該意見稿明確,從事App個人信息處理活動的,應遵循“知情同意”“最小必要”兩項重要原則,應當采取非默認勾選的方式征得用戶同意。

筆者以為,有必要依據上述法律,參照App的管理規則,針對家庭智能設備以及辦公智能設備等制定個人信息保護標準和規則,明晰各方的權利義務,劃出信息采集、使用的邊界和禁區,并加強對智能設備內置軟件運行情況的監管檢查。對發現問題的,該整改整改,該下架下架,該處罰處罰,讓“監視軟件”“竊私軟件”無處藏身,無法運行,給消費者創造更安全、更放心的智能消費環境。

[責任編輯:h001]

資訊播報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