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場有權拒絕外賣人員進入嗎?北京SKP豪橫操作引關注

2020-07-15 08:57:30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戶端    

今天一早,有關北京SKP商場不許外賣員身著制服進商場取餐的視頻,在網上傳得沸沸揚揚。截止記者發稿時,“商場有權拒絕外賣人員進入嗎?”的微博話題閱讀量已達2億,3萬網友參與討論。確實挺讓人意外,快遞員這是被歧視了嗎?今天上午,記者致電北京SKP商場,工作人員回應,該商場有固定的外賣取餐模式,已為外賣員準備了專門等候區。

體驗:外賣員難進商場

最早發帖的微博博主網名曹導,并非真正的外賣員,只是體驗了三天“快遞小哥”的不易生活。高溫天里,跑了一下午的曹導接到北京SKP商場內一家奶茶店的訂單,卻被商場正門保安告知:不讓進,要進可以披件外套或者把外賣員的制服脫掉。昨天,她把這段體驗視頻發布到網上,立即將SKP商場送上了熱搜。

今天中午,記者來到SKP商場,多名“小黃”“小藍”正在外賣員取餐點等候。“不讓進,訂單馬上就超時了!”一名外賣小哥急得團團轉。“去別的地著急可以擰兩下油門,再不行可以飛奔,現在什么勁兒也使不上,只能在這干等。”

另一外賣小哥說:“正門不讓進確實感覺不太尊重人,但也習慣了,可能是嫌棄我們橫沖直撞,一身臭汗唄!”

記者詢問保安,對方回答說:“(外賣員)取餐有專門的通道,但如果是逛街購物是可以進去的。”這個說法顯然與曹導視頻中的經歷不一樣,視頻中穿著黃色制服的外賣員剛一進入商場正門,就被保安告知:不讓進,要想進去可以披一件外套。當她被支到另一入口,保安直接表示只要放她進去,公司就要罰款,1000元起!

正是這個體驗,在網絡上引起軒然大波。“外賣員不配進高端商場?”“脫了衣服就能進?”“勢利眼,賣奢侈品了不起嗎?”SKP官方微博也被圍攻,隨即關閉了評論。網友的氣憤主要來自于商場對外賣小哥的歧視。

但也有網友表示:“高峰期有些外賣員的確會搶道,我就被撞過,挺疼的!有商場工作人員說,平時也會接到外賣箱撞到顧客的投訴。加上疫情期間,管得嚴也無可厚非。”

回應:已設立專門的取餐點

不讓快遞人員進商場究竟是歧視還是疫情管控措施?記者撥通了SKP客服電話。“沒有任何歧視,我們一直有快遞員專門的取餐點!”該工作人員表示,商場早就依據“就近原則”規劃了取餐路線:如取餐餐廳為地下美食街,取餐點則在大望路地鐵B1口;如取餐目的地在A區餐廳,取餐口則在東北側蘋果店附近的小員工通道口;如訂單來自C、D區六層餐廳,取餐口則在Costa咖啡廳左手邊的員工通道口。

該員工表示,疫情期間管理更為嚴格,一是為了防疫需求,二是商場較大,外賣員不了解環境,很容易在商場迷路,更耽誤時間,所以規定了取餐路線,也是為快遞員減負的一種考慮。她還強調:要是出于購物逛街的目的,即便穿制服也可以進入商場,真假全憑誠信。

記者了解到,朝陽大悅城、東方銀座、通州萬達、國貿等購物中心,外賣員出示健康寶,掃健康碼進行登記均可以進入。東城銀河SOHO與SKP相似,疫情期間取餐需到專門外賣點等。而環球金融中心、達美中心等寫字樓,樓內工作人員點外賣一率下樓取。

看法:應把好事辦好

那么商場有權拒絕外賣人員進入嗎?北京中聞律師事務所劉曉蒙律師表示,在法律層面,商場沒有拒絕外賣服進商場的合法性。“商場的限制是做出了與其公共空間身份相悖的低容忍,這種低容忍在商場看來是自由行使私權,但如果聯系外賣制服者自己的權利和公共空間必要的一視同仁屬性,則意味著基于職業價值進行的隔離,這種以私去公的隔離,便是制服歧視,那么作為從事該職業的人群,在商場眼中職業便與人格掛鉤,違反了《憲法》尊重人格尊嚴的精神,那么,這種限制就不具有正當性。”

中國社科院社會發展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朱濤表示,從管理的角度,商場不讓取餐的快遞員進入,設立專門的取餐點,本身沒有對錯之分,關鍵要看取餐點設立后效果如何?如果方便外賣員取餐,又能避免沖撞購物逛街的消費者,就是個一舉兩得的舉措。如果取餐點帶來了不便,或是引發了更大的爭議,管理者便要思考,是取餐路線本身設置不合理,還是具體執行者的問題。“設立取餐點本來有方便外賣員的初衷,卻被誤解歧視外賣員,這事做得確實不漂亮,守門人員完全可以解釋并耐心告知快遞員具體的取餐點位,把好事辦好!”朱濤說。

[責任編輯:h001]

資訊播報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