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頭娃娃”時隔多年卷土重來 專家:重視消費者食品科普教育

2020-05-13 15:33:56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近日,湖南郴州永興縣出現多名“大頭娃娃”的事件震驚社會。據媒體報道,多名孩子在食用了一款名為“倍氨敏”的冒充“特醫奶粉”的固體飲料后,出現濕疹、體重嚴重下降、不停拍頭等異常情況,被確診為“佝僂病”。目前,當地市場監管部門組成工作專班開展全面調查,并安排患兒進行免費體檢。

對此,多名食品領域專家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特醫食品門檻高、利潤豐厚,巨大的商機讓部分不法商家乘機而入坑害幼兒。有專家呼吁,特醫食品行業應加強行業自律、自我管理,并希望有關政府部門認真核查審批、備案程序和市場監管的漏洞,對這一行業加強嚴格監管。

“大頭娃娃”重現 罪魁禍首披“特醫”外衣冒充奶粉

5月11日,據湖南電視臺《經視焦點》欄目報道,永興縣一家名為愛嬰坊的母嬰店以并不具有特醫奶粉資質的蛋白固體飲料冒充嬰幼兒奶粉,導致食用的患兒出現濕疹、體重嚴重下降、“大頭娃娃”、不停拍頭等異常情況,被確診為“佝僂病”。

視頻顯示,這些幼兒在體檢時被診斷為牛奶過敏,醫生建議家長購買氨基酸奶粉給孩子食用。家長們在愛嬰坊母嬰店的導購員強烈推銷下,購買了“倍氨敏”這款產品。當有家長對產品包裝上的“固體飲料”字樣提出質疑時,導購聲稱“倍氨敏”是店里最好的奶粉,許多過敏寶寶都在吃。當有家長發現孩子情況異常準備停用時,導購聲稱是家長給孩子喝的量不夠,甚至要家長加大服用量。

有家長在調查中發現,這款倍氨敏無乳糖深度水解蛋白二合一配方粉,實際上并不是奶粉,而是一款打著“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旗號的蛋白固體飲料。

事件一經曝光,立刻在網絡上引起了強烈反響。根據北京云創網訊市場監管輿情大數據中心數據,截止到2020年5月13日10:20,共監測到評論超6300條,其中約62%的評論認為應嚴懲生產商、經銷商;約14.29%的評論認為監管部門監管不到位,應從過去的教訓中吸取經驗,加大監管力度;約7.6%的評論認為家長也有責任,應購買大品牌;另有16%的評論指向醫院、境外勢力等。數據分析顯示,該事件激起了公眾強烈的憤怒情緒,紛紛對不法行為表達貶責和厭惡情感,同時期待進一步了解事情細節和背后原因。

針對這一事件,有專家直言,“大頭娃娃”時隔多年卷土重來,令人感到“吃驚”、“恐怖”。

“特醫食品是一類需要在醫生指導下為臨床有特殊需求的人群提供的保證健康需求的食品,以維護正常生命和健康生活狀態。不法商家借‘特醫’之名,行謀財害命之實,特別是坑害幼兒,罪責當誅。”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研究員劉秀梅對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表示。

對于這一事件,永興縣已成立工作專班,對愛嬰坊母嬰店依法依規進行全面調查。同時,安排縣人民醫院對患兒們進行免費體檢,對有癥狀的嬰幼兒進行臨床醫學診斷治療。此外,永興縣還啟動了為期一個月的食品安全特別是嬰幼兒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嚴厲打擊質量不合格、虛假宣傳等違法行為。

據媒體報道,這款“倍氨敏”奶粉生產銷售公司為湖南唯樂可健康產業有限公司。天眼查信息顯示,該公司成立于2015年,實繳資本90萬,人員規模小于50人,法定代表人為肖詩弧。公司于2017年起才在經營范圍中新增了含乳飲料和植物蛋白飲料、嬰幼兒配方乳粉、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保健食品等。在此之前,其主要經營范圍為自營和代理各類商品及技術進出口和各種日用品的批發和零售。

據新京報報道,該公司官方客服稱涉事產品“倍氨敏”已于去年停產,目前公司已介入事件調查。

特醫食品門檻高、利潤豐厚 假冒偽劣“乘虛而入”

在“史上最嚴奶粉新政”的影響之下,我國奶粉行業整體呈現出安全健康發展的勢頭,近年來國產奶粉抽檢合格率高達99.5%,已經位居全球最高,可以說是目前所有食品中合格率最高的品類之一。

然而,對牛奶蛋白過敏的嬰幼兒群體無緣這些高標準、嚴要求的奶粉。由于飲食中需要限制牛奶蛋白的攝入,這一嬰幼兒群體只能選擇無/低致敏性的特殊醫學用途嬰兒配方食品,其中就給了不法商家“可乘之機”。

“由于特醫產品目前審批程序嚴格、時間長,截止目前批準的特醫產品僅48項,這就給假冒產品搶占市場空缺的機會。在銷售環節,由于特醫食品一方面需要臨床和營養指導銷售,另一方面又未能進入醫院目錄,造成較大市場銷售問題。”中國營養保健食品協會副會長厲梁秋對記者表示。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羅云波教授指出,特醫資質門檻高,但利潤豐厚。“因此企業打擦邊球利用,把普通食品說成是特醫食品,以牟取利益。”中國飲料工業協會理事長趙亞利也直言,固體飲料被濫用的行為也存在已久。

同時,羅云波指出,部分媒體報道中將這一行為描述成“生產銷售偽劣食品”的說法并不準確。“郴州市準備對涉事產品進行檢測,但參照的標準只能是固體飲料標準,也許產品是合格的,不存在假冒偽劣的現象,和皮革奶或三聚氰胺奶有本質差別。”

他表示,如果按照固體飲料檢測仍有不符合項,可按照固體飲料的不符合項進行頂格處罰。“不知道企業是如何宣傳的,如果只是文字游戲,那么最終企業仍有較大可能逃脫刑責。”

《食品安全法》第七十三條指出,利用會議、講座、健康咨詢等方式對食品進行虛假宣傳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責令消除影響,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情節嚴重的,依照食品安全法第一百四十條第五款的規定進行處罰;屬于單位違法的,還應當依照本條例第七十五條的規定對單位的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處罰。

專家呼吁:加強行業自律 重視消費者食品科普教育

對于普通消費者而言,市場上售賣的嬰幼兒產品種類繁多,鼓吹的概念五花八門,令人眼花繚亂,在導購的“忽悠”中很難分辨真偽。那么,消費者到底該如何分辨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和普通食品之間的區別呢?

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鐘凱表示,購買嬰兒奶粉或特殊醫學用途嬰兒奶粉應仔細閱讀標簽信息,不要輕信推銷信息。

“第一,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要求所有產品都應該在醒目位置清晰標示反映食品真實屬性的專用名稱,因此家長選購時可以留意外包裝上的’嬰幼兒配方’、’特殊醫學用途配方’或類似含義的字樣。第二,嬰幼兒奶粉(包括特殊醫學用途的)在我國嚴格實行注冊管理和批批檢驗,市場抽檢頻繁,有較好的安全保障。通過產品外包裝上的注冊號可以在市場監管總局官方網站的’特殊食品信息查詢平臺’檢索產品信息。查詢不到相關信息的產品有可能尚未注冊或假冒、偽造,消費者請勿購買。”鐘凱對記者表示。

“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規定,特殊食品不能和普通食品混放銷售,企業也需要有銷售資質,消費者只需要知道這些就可以防騙。”羅云波表示。

對于那些對牛奶蛋白過敏的嬰幼兒,正規的特殊醫學用途嬰兒配方食品就可以長期食用了嗎?羅云波指出,部分消費者在使用這些產品上的認知仍然存在問題。“防過敏深度水解奶粉的用法用量上是有說明的,不能長期作為主食食用,只是短期過渡。”

防騙千萬條,科普第一條。”羅云波表示,“企業違規營銷手段翻新,消費者防不勝防,食品科普教育不能松懈。他同時也指出,嬰幼兒配方乳粉仍有待豐富產品種類,滿足特定人群的營養需求。

“目前大量廠商看到了特醫食品是一片藍海,但對特醫食品的投入的研發還不夠,消費者對特醫食品的了解也不夠,因此固體制劑假冒特醫食品的事情頻出。”厲梁秋表示,中國營養保健食品協會今年正在啟動一個普及計劃,加強對行業和消費者的科普宣傳,同時,協會正在制定健康應用師資格考核,希望通過對銷售、護理人員資格考試,來規范市場和服務消費者。

厲梁秋還表示,一方面需要盡快出臺特醫食品上市后監管措施,打擊普通食品冒充特醫食品行為,另一方面還是敦促政府積極響應“放,管,服”的精神,加快特醫食品審批流程。只要有更多安全有效的真正特醫產品進入市場才會從商業上擠兌這些假特醫產品,同時引導消費者正確選擇。

“我國特醫食品行業尚在起步階段,呼吁特醫食品行業,加強行業自律、自我管理。希望有關政府部門認真核查審批、備案程序和市場監管的漏洞,真正做到嚴格監管。”劉秀梅對記者表示。 (記者 劉瀟瀟 王城)

[責任編輯:h001]

資訊播報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