磚廠“新生”記 環球百事通

2023-05-23 08:37:56    來源:湘潭在線    

編者按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在“六五環境日”即將來臨之際,《湘潭日報》特開設“贏在藍天碧水間”欄目,介紹湘潭減污降碳、綠色發展的經驗做法,展現湘潭持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決心和信心,講好生態湘潭的故事。

湘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廖艷霞


(相關資料圖)

近來,位于湘鄉市的湖南長侖再生資源綜合利用有限公司有點“火”。這家公司獲得湘潭首筆排污權質押貸款用于技改并實現環保、經濟效益“雙提升”的事引發了各大媒體關注。

這家企業的這把“火”是怎樣點燃的呢?這還得從2017年的一次“點名”說起。正是這次“點名”讓這家企業成功轉型升級,一躍變為當地制磚龍頭企業。

對磚瓦行業專項清理和環保整治,是當時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反饋的要點。與當地其他磚廠直接關停不同,這家磚廠走上了一條綠色蛻變之路。如今,公司已成為當地及周邊家喻戶曉的“環保磚大王”。

轉型“陣痛”

這家公司的“前身”湘鄉市長侖空心機磚廠成立于2012年,主要生產粘土磚。五年后,粘土磚生產因不符合產業、環保、用地和礦產資源管理等政策,讓企業負責人王湘平陷入兩難境地。是關停還是轉型?王湘平反復權衡,幾經思考,選擇了后者。

當時,湘鄉市正面臨工業污泥、廢渣等處置難題,能否把廢棄資源制成磚“變廢為寶”呢?據王湘平所知,當時,國內僅山東、廣東、福建有3家制磚企業將一般固廢綜合利用,他迅速帶隊到這3家企業考察學習。

作為全省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王湘平將這些年營收利潤200多萬元,全部投入到采購生產設備、環保設施上面,嘗試將建筑垃圾、工業污泥、生活污泥、廢渣等固廢制成磚。

“把固廢制成磚,需將原材料按一定比例配置,摻多了開裂,摻少了達不到效果。”王湘平記不清,反復實驗了多少次,卻沒有任何產出,不斷投入又讓他虧損了200多萬元。“開弓沒有回頭路,必須堅持。”一年多后,王湘平終于等到了“廢品進、產品出”和“一車污泥”進“一車環保磚”出。

2018年,經改造后,湖南長侖再生資源綜合利用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蛻變“重生”

初夏之際,我們走進湖南長侖再生資源綜合利用有限公司,周邊群山環繞,微風拂面,鳥鳴啾啾,空氣中已不再有刺鼻的味道,湛藍的天空下,干凈整潔的廠區內,前來運磚的車輛絡繹不絕。

廠房內,一車車污泥經過除臭、烘干、成型、煅燒、冷卻等工序,變成一塊塊環保磚。“不僅節約了礦資源,還解決了固廢處置難題,實現了環保價值。”王湘平說,將固廢制作環保磚,不僅節約了原材料成本,還因固廢中含有可燃物質,可減少煤矸石用量,減少環境污染。

行走在廠房內,很難與當初“披著黑色外衣”的磚廠聯想到一起,如今潔凈的廠房與周邊的綠水青山已融為一體。王湘平說,這些年,他一直在不斷投入,擴大規模、環保升級,不斷改善廠區及周邊生態環境。去年,他就投入了500多萬元進行技術和環保提質改造,其中,70萬元就是通過排污權質押貸款所得,改造完成后,基本實現機械化生產,節約了人力成本,實現廢水循環利用、廢氣達標排放,產量提升了20%,營業額預計提升近300萬元/年。

經過一次次技改升級,如今湖南長侖再生資源綜合利用有限公司年產量比2017年至少翻了3倍,2022年實現年產值1500萬元。

湘潭市生態環境局湘鄉分局法宣股股長陳威軍介紹,當時,湖南長侖再生資源綜合利用有限公司是全省唯一轉型升級的公司,解決了當地政府尾礦、污泥處置難題,實現了資源綜合利用。在他的帶領下,后來當地還有兩家磚廠也走上了轉型升級的道路,闖了一片新天地。

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王湘平敢闖敢干,試水綠色產業換來了“金山銀山”。

關鍵詞:
[責任編輯:h001]

資訊播報

聯系我們:435 226 40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京ICP備2022022245號-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