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公交司機因心梗突發,導致公交車滑入中港河;年僅41歲的演員劉伯順,日前因心梗不幸去世......夏季是心梗的高發季,記者從湖南省人民醫院等醫院了解,湖南最近心腦血管疾病發病率也出現增加的趨勢。其中該院心血管內科每天都會接診多例心梗患者。
該院心血管內科主治醫師張宇提醒,夏季心梗患者中,年輕人反而比較多,不健康的生活習慣、過度勞累都是原因。具體如何預防,專家進行介紹。
32歲的年輕男子,突發心梗靠ICMO救命
在張宇記憶中,32歲的羅某,是夏季心梗患者中的典型。
羅某當時被送到醫院時,是心源性休克,還有心衰急性肺水腫,病情非常嚴重。這么年輕卻爆發這樣的重病,醫生很奇怪,反復咨詢后,才知道這位患者在IT公司上班,經常晝夜顛倒生活,又喜歡吃宵夜,體重偏胖,最后引發疾病的發生。
醫生掌握相關信息之后,立即為羅某實施治療,安裝主動脈球囊反博器,并疏通堵塞的血管。但羅某病情仍十分危重,心肌受損,命懸一線,只能上ICMO來挽救生命。
萬幸的是,羅某最終恢復健康,并于日前出院。
夏季心梗患者年輕化,這些職業要警惕
記者今天從湖南省人民醫院了解到,進入夏季以來,該院心梗患者最近接診率偏高,每天幾乎有多例,一個月以來接診了50余例。 這些患者中,呈現年輕化的趨勢,以30、40、50歲的年齡段患者居多。
張宇分析,在這些患者中,還有一定的職業特點,比如老師、司機、電腦工作者這樣長期久坐,容易熬夜的職業比較高發。特別需要提醒的是,現在的年輕人,很多人生活方式不健康,喜歡抽煙、喝酒,容易造成心腦血管疾病。
“跟患者本身的潛在基礎病相關,包括冠心病、糖尿病以及‘三高’等。”具體解讀中的原因,張宇表示,從科學角度來說,夏天血管的條件比冬天要好。因為冬天冷,溫度低,血管容易痙攣刺激。但是夏天天氣炎熱,人的情緒受到影響,容易煩躁,也容易導致血管痙攣,加上夏季適合宵夜喝酒,誘發此類疾病。
科普
如何判斷自己的“胸痛”是否危險
專家介紹,超過半數的患者在發生心梗前的1-2周期間都會出現蛛絲馬跡,比如患者發生心絞痛的次數會比之前多,服用相同劑量的硝酸甘油片卻不像過去那樣能緩解癥狀;患者出現胸骨下或心前區劇烈而持久的疼痛,或者是心前區悶脹不適,疼痛時出現手臂、頸部放射情況,同時伴有面色蒼白、心慌、氣促、出冷汗等癥狀;急性心梗的表現癥狀較多,甚至有的人會因為頭痛、牙痛而就診,卻沒有相應臟器的病理改變,這就要引起重視,可以查一查心臟。
很多人在對心梗不了解的情況下,就會容易延誤時機和病情。而不少患者在突發胸痛之后,想著忍一忍就過去了,其實這有著很大的安全隱患。心梗造成的胸痛常常是致命的。部分患者心梗前胸痛可能不太嚴重,但也不能掉以輕心。如果胸痛發作休息一段時間后癥狀消失,也應該抽空前往醫院就診檢查,明確胸痛原因,不要抱有僥幸心理。
專家建議,市民應該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戒煙、少飲酒;飲食上最好以蔬菜水果、魚類、五谷雜糧、豆類和橄欖油為主,少吃油脂、紅肉,少吃含有大量飽和脂肪酸的食物;不宜過度勞累,可以適當進行溫和的運動,同時在戶外也要注意做好個人防護。
熱門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