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湘水緣:在這里,重新定義殯葬業

2022-04-02 08:32:39    來源:湘潭在線    

圓滿殯儀中心

幾千年來,中國老百姓對“喪事”“陵園”等字樣,常有諸多忌諱,不愿提及、不敢靠近,“恐怖”“悲痛”是它們的代名詞。治喪現場常常是哀樂長鳴,“奠”字高懸,甚至伴隨一些封建迷信活動。人們以此方式與故人告別。

但告別只有這一種方式嗎?

“不!哪怕千年傳統,也可守正創新!”19年前,湖南湘水緣長生陵園有限公司創始人袁擴軍來到湘潭縣楊嘉橋鎮金筆村,一場徹底的殯葬改革正式開啟。

“闖”出新路子!變身“藝術家”

袁擴軍曾是一名軍人,有著軍人身上特有的熱血與韌性,“想干事,就一定要干成!”

19年前,金筆村還是一片荒山野嶺,卻是袁擴軍心中的絕佳位置——這里有山有水,天高地闊,離長沙、株洲和湘潭城區都不遠。但要在此處造陵園,當地人會不會同意?畢竟,在此之前,陵園總給人一種陰森、恐怖之感。可袁擴軍給出了不一樣的答案:“我要造的既是陵園,也是公園。”

軍人的承諾,一定會兌現——

現在的湘水緣,園區綠化率達87%,種植了32萬棵羅漢松、70余萬棵桂花樹、300多棵香樟樹、600畝杜鵑花與櫻花林,還有近70000盆萬壽菊、23000多平方米玉龍草……“不是公園是什么?”這里儼然成了一個集觀光農業、植物觀賞、休閑養生、生態陵園為一體的生態景區、藝術園林。

正值清明時節,櫻花開滿枝頭。我們循著花香一路游覽,見到的不僅是各色花卉植被,還有沿湖擺攤的菜販、邀朋結伴的游客、帶著孩子嬉戲的農婦。據當地人說,每年掃墓高峰期,這里還會有房產商來售樓,平日里來參觀的旅行團也是一波接一波。

當然,造個公園式的陵園只是湘水緣殯葬改革的第一步。環境易改,難改的是人心。

追悼會上沒有封建迷信活動,墓碑上不刻“墓”字,靈堂內不寫“奠”字,不再只有黑白二色,而是出現了紅色、綠色、橙色的花卉,現場沒有哀樂,播放的是《友誼地久天長》……這樣做,行不行?

走進湘水緣的一個追悼會現場,原本寫有“奠”字的位置,被一塊電子屏所取代,上面播放著逝者與親朋的生活照片。就讓那些燦爛的笑容在人們心中停留得久一些、再久一些。而現場花卉也是根據逝者生前最愛的顏色來搭配。另一個細節是,這里的房子屋頂都很高,頂上是“藍天白云”的圖畫。這一切,都如一雙雙有力的手臂,給逝者家屬送上了一個個溫暖的擁抱。

生命的課題是寬廣的。如果不得不進行最后的告別,也可以從容一些、溫暖一些。

“創”出新思維!爭當“發明家”

湘水緣的“新”,還不止于此。令人詫異的是,幾乎是陵園火化間標配的煙囪,在這里遍尋不見。

火化車間是殯葬行業最“神秘”的地方,無論是心理還是生理,常人都接受不了。但湘水緣的火化車間是允許逝者家屬進入、陪伴逝者走完最后一程的。因為這里整潔干凈,沒有任何異味,也沒有高聳至空中的排煙口。這些源于幾項新技術的發明。

“汽車有消音器,火化爐是不是也可以做到消音?”袁擴軍的新點子一個接一個,他帶領著研發團隊,自主研究,成功申請了7項國家專利,包括2項發明專利、5項實用專利,如異味處理、火化尾氣生態處理、光氧凈化、火化尾氣水幕噴淋凈化等。

湘水緣的火化設備代表了目前國內火化設備最先進的水平,主要特點是無煙無塵無異味,運行穩定無噪音,其占地較少、便于操作、不會造成二次污染,排放達到國內最新標準。

來檢查排放是否達標的工作人員拿出兩臺儀器反復檢測。沒有煙囪卻能做到達標排放,工作人員甚至不敢確認第一次檢測結果,以為是儀器壞了,直到第二次檢測達標,才對這一發明豎起了大拇指。

因為技術的不斷創新,環保型設備的投入使用,與火化車間一墻之隔的候灰廳有了另一番景象:寬大舒適的大廳里,有書籍、茶水咖啡、皮沙發,甚至還有十幾臺按摩椅。在這里,逝者家屬可以得到最好的慰藉與放松。

而逝者的離開,也被給予了最大的尊重。無論是追悼會,還是火化過程,都有殯葬服務人員全程服務,鞠躬行禮。

19年的潛移默化,湘水緣實現了自己的理想:走綠色、生態、環保之路,也革新了大眾對殯葬行業的認知,人們已從過去對遺體或骨灰處置的過度關注,轉移到對生命本身的尊重上來。

“干”出新事業!要做“實業家”

“用大把錢修廟修墓,不如做公益事業造福更多人。”在湘水緣,這是共識。

去年,湘潭縣一名20多歲的年輕人溺水死亡。湘水緣工作人員接到電話后,趕赴現場處理,當時尸體已高度腐爛,工作人員沒有絲毫猶豫,跳進水中將遺體運至車上,運回陵園,又細心地進行了遺體沐浴、化妝等,讓逝者留下了最后的尊嚴。

讓工作人員心碎的是,逝者的父親只身來到湘水緣。他穿著樸素,心情沉重,只說了一句話:“想最后再陪孩子一晚。”工作人員沒有多問,準備了一個追悼廳,打開空調設備,安排了晚餐,和休息的房間,為老人家準備好了一切。次日,按照老人意愿,將逝者遺體火化,并派車將老人送回家中。而這一切,都未收取一分錢。

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一直以來,湘水緣致力推進殯葬惠民政策的落實,按照湘潭市的殯葬惠民實施辦法,湘潭市戶籍的非國家公職人員亡故后,自愿實行火化并按要求進行安葬的居民,可享有包括遺體接運、遺體冷藏等在內的6項基本殯葬服務免費及優惠政策。

去年,湘水緣共對390位湘潭居民開展了惠民服務。

此外,湘水緣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助力鄉村振興:投入1540萬元,硬化了金筆村兩條主干道近5公里,并配套建起了“亮化”“綠化”工程;為楊嘉橋鎮村民提供衛生保潔員、生態護林員、園區治安員等公益性崗位,幫助解決100余名貧困勞動力就業,當地村民占公司員工總數的30%以上;開放園區中心廣場供村民擺攤設點,每年銷售農產品創收近100萬元;自農村醫保政策實施以來,公司先后投入約300萬元,連續17年為金筆村民全額購買醫保;2020年,公司還投入100多萬元,支持楊嘉橋鎮政府建設停車場等公共服務場所。

19年砥礪奮進,19年守正創新。湘水緣已成為全省乃至全國殯葬改革的標桿,收獲了社會各界的贊譽。湖南湘水緣黨支部榮獲省“標桿黨組織”,公司榮獲國家、省、市“守合同重信用”單位,省“誠信企業”“誠信百強品牌”“企業誠信建設先進單位”“湖南省著名商標單位”“湖南省生態墓園示范單位”“全省社會事務工作優質服務先進單位”“環境管理體系和質量管理體系建設合格單位”“老百姓最信賴品牌”等榮譽。

公司簡介

湖南湘水緣長生陵園有限公司是市、縣招商引資的重點工程項目,經市、縣兩級人民政府批準,經省、市、縣三級民政部門審查許可的集公墓、殯儀館、火葬場于一體的殯葬服務企業。國內一流的火化設施經縣人民政府批準,于2020年9月正式啟用。

園區位于湘潭縣楊嘉橋鎮金筆村,在保證服務湘潭縣域內居民的同時,面向長株潭三市廣大居民提供殯葬服務。

19年來,公司嚴格執行各項法規政策,始終堅持客戶至上、服務第一的理念,以建設公園的標準建設陵園,努力將園區打造成集生態觀光、旅游、休閑于一體的生態公園。

[責任編輯:h001]

資訊播報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