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6畝“草窩子”重為“生金地” 這個公益訴訟案入選最高檢指導性案例

2023-08-05 21:29:38    來源:揚子晚報    

國有土地是寶貴資源關乎國計民生,關乎公共利益,然而土地閑置時有發生,如何才能不讓土地“拋荒”,讓每一寸土地生金吐銀?近日,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第四十六批指導性案例,江蘇省揚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檢察院(以下簡稱揚州經開區檢察院)督促整治閑置國有土地行政公益訴訟案入選。


(資料圖)

一宗已平整后的地塊,擬掛牌出讓

2021年10月,揚州經開區檢察院在摸排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領域公益訴訟線索過程中,發現1宗地塊閑置許久。該院隨即對全區國有土地出讓后用地情況進行調研。

揚州經開區始建于1992年,2009年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地處上海都市圈和南京經濟區結合部,區域優勢明顯,在地方經濟總盤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但近年來,隨著國家對園區質效要求的不斷提高,以及經開區“二次創業”的鼓聲擂響,個別土地閑置或低效利用的問題亟需治理。其中,有5宗計326畝的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后,一直未得到有效開發或利用,有些地塊已經長成了“草窩子”。

經進一步走訪調查,檢察官獲悉這5宗地塊“拋荒”的原因比較復雜,既有土地規劃、國家政策調整原因,也有企業自身原因。比如某企業取得其中1宗地塊的使用權后,僅完成了一期項目建設,因國際貿易形勢變化,公司經營受到沖擊,項目陷入停滯,土地就此荒廢。

為找準問題癥結,探索檢察監督和能動履職的融合路徑,該院調查走訪20余次,查閱用地企業資料100余家,并檢索國土資源相關法律法規。在此基礎上,形成《關于閑置低效土地處置情況的研判報告》,提交區黨工委,得到高度重視。

2022年1月,由揚州經開區檢察院和區自然資源、招商、工業和信息化等職能部門及相關產業園、鄉鎮街道等參與的區閑置產業用地處置工作領導小組成立,經開區土地整治攻堅戰啟動,并確立了“一地一策,分類處置”的工作原則。對于閑置土地,通過回收、置換、變性、嫁接重組、合作開發等措施予以盤活;對于低效土地,通過上爭政策、內抓協調、外引資源、增資技改,推動企業降本提效。

“國土資源事關國計民生,事關公共利益。”本著這一理念,揚州經開區檢察院的個案跟進、類案延伸、協同共治也積極推開。2021年12月,該院對相關線索予以行政公益訴訟立案。2022年2月,向區自然資源、招商、工信等部門發出檢察建議,督促對案涉326畝閑置土地啟動調查程序,加強土地市場動態監測與監管。

鑒于326畝土地閑置系市場、企業、政府多種因素疊加形成,符合協議收回的條件,目前,屬地政府已與所涉企業逐一簽訂了回收協議,并制定了再投資開發計劃盤活土地。

為建立健全國有土地出讓后被閑置的發現與整治機制,2022年4月,經開區檢察院與相關行政機關攜手,推動經開區管委會出臺了推進工業用地提質增效的規范性文件,并成立自然資源部門、招商部門等23家單位在內的閑置產業用地處置工作專班。讓國有土地生金吐銀,成為揚州經開區的常態藍圖和共同足音。

揚子晚報網/紫牛新聞記者 劉瀏

校對 陶善工

關鍵詞:
[責任編輯:h001]

資訊播報

聯系我們:435 226 40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京ICP備2022022245號-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