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人掏空所有積蓄買房,沒想到是個‘半地下室’,這得多壓抑啊?”近日,南京市民崔女士致電揚子晚報/紫牛新聞熱線96096反映,她在南京新生圩寶龍廣場買了套一樓的期房,馬上進入裝修階段,可室外地面比室內的地面高出五六十厘米,說好的全景落地窗也縮水了,不僅影響采光,而且室內地面低會導致氣流滯留屋內,影響空氣質量。由于期房銷售時未提及戶型差異,她找到開發商要求退房,但遭到了拒絕。
市民投訴:室外地面比室內高,一樓成了“半地下室”
新生圩寶龍廣場位于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仙新路與恒發路交匯處,是個大型商住綜合體項目,此前已有7幢住宅樓開盤,主推80到109平方米的二房、三房戶型,現在正在售賣沿街商鋪。去年9月,住宅樓5號樓、7號樓提前封頂,崔女士買的就是7號樓一樓小戶型。
【資料圖】
崔女士介紹,她和愛人都在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轄區內工作,在附近置業是剛需。2021年底,他們聽說新生圩寶龍廣場推售小戶型住宅,總價200萬出頭,地理位置和價格都符合心理預期,便帶著家人前往看房??蛷d朝南配全景落地窗、雙臥朝南帶飄窗,全屋通透明亮,還精裝交付……看到樣板間,一家人心動了,東拼西湊準備了首付款近百萬元,選購了一樓的小戶型。選擇一樓,主要是一樓陽臺外側就是底商頂樓,兩者之間無縫對接,從陽臺能直接通達,可以當露臺使用。
7號樓南側連著商鋪。
去年年底,崔女士聽說7號樓提前封頂了,欣然前往探房,結果被“潑了一身冷水”。她發現現房與樣板間存在很大差異,說好的陽臺全景落地窗“縮水”了,下面是一米多高的實心墻體,上面窄窄的玻璃窗。此外,陽臺外地面也比室內地面高出五六十厘米,入住這樣的房子,給人的感覺像住進了“地下室”。
全景落地窗縮水,下面是實心墻體,上面是玻璃窗。
“買房時,我特地詢問過室內外有沒有落差,從屋內能不能到達屋外平臺。當時銷售言之鑿鑿,稱室外和室內至少是等高,肯定不會高于室內的?!贝夼勘硎荆钡劫彿亢灱s時,銷售人員也未告知存在戶型差異,更未提及室內室外有高度差,協議上同樣未提及有這個設計缺陷。這個設計缺陷也太奇葩了,把一樓變成“半地下室”,通風、采光、排水都會受影響,真在這里生活會非常壓抑。此后,她多次找到開發商反映這個問題,并提出退房。開發商態度比較強硬,答復是按合同辦。
記者調查:室內外有落差,銷售表示原本也不知情
4月4日下午,記者來到新生圩寶龍廣場看到,該樓盤正在建設中,沙盤顯示此處將建設10幢住宅樓和一幢商業綜合體,住宅樓矗立在商業綜合體南北兩側。7號住宅樓南向沿街而建,一到三樓已經封上落地窗。該樓兩梯四戶,一樓房子南面外側是商業房樓頂,邊上建有女兒墻。因為室外比室內高,所以窗戶高度只有樓上正常窗戶高度的三分之二左右,采光、通風確實受到一些影響。而且從室內往外看時視線比較狹窄,有壓抑感。
一樓窗戶只有二樓的三分之二。
“我們四家全被騙了,銷售口中說好的至少零落差,現實卻貨不對板。早告訴我們有房型差異,我們也不會買,一樓價格也沒便宜多少?!泵鎸斫桓兜摹鞍氲叵率摇?,另外兩名一樓的買主望房興嘆,他們表示,和崔女士一家一樣,買房時也問過是否存在落差,得到的答復是至少等高。發現問題后,不僅多次找過開發商,也打過12345投訴開發商涉嫌欺詐,但問題至今未能解決。目前大家的想法比較一致,能換房就換房,不能換房就退房。
從室內往外看時視線比較狹窄,有壓抑感。
為了證明自己所言不虛,一位買房人當著記者的面,撥通了當時負責與他簽約的銷售人員?!拔以疽膊恢牢輧韧庥新洳?,要是清楚的話,肯定會明確告知的。直到最近業主提出質疑,我也才知道這個情況?!痹撲N售人員表示,當時新生圩寶龍廣場在銷售7號樓時,開發商以及現場負責人沒有提及一樓存在戶型差,向外推銷時,大家都是以樣板間為準。
7號樓底樓與樣板間存在戶型差,有沒有明確告知?記者來到新生圩寶龍廣場售樓中心尋找答案,結果現場幾名銷售對此情況也是模棱兩可。一位銷售人員告訴記者,此前已經開盤的7幢住宅已經賣出大半了,其中7號樓已經售罄,另外幾幢樓也就剩下5樓以下待售。確實有部分住宅樓挨著商鋪的,住宅首層和商鋪是錯位建設的,這樣采光通風有保障。至于住宅首層地面與商鋪頂樓屋面有沒有落差,該銷售人員表示不清楚,正常情況屋外比屋內要低一些,或者等高,這樣不影響住戶采光和通風。
該銷售人員在樣板間還表示,新生圩寶龍廣場有最高限價,裝修標準也不高,只收2000元/平方米,樣板間除了可移動家具和陽臺洗衣房以外的,就是最終交付標準。
部門說法:樓盤按規劃施工,是否涉嫌欺詐已介入調查
室外地面比室內地面高出不少,有沒有更改規劃?銷售中未明確告知,是否存在欺詐行為?記者就買房人關心的兩個問題,采訪了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該單位建交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接到買房人投訴后,單位第一時間派人前去實地勘察,也調取了樓盤規劃圖紙,目前可以確認的是,該樓盤是按照規劃蓋的,建設上并無違規。規劃圖紙顯示,7號住宅樓與南側商鋪之間建有女兒墻,7號樓首層地面比商鋪樓頂面低50厘米。而從現場測量情況來看,這個落差正好50厘米。
“樓盤必須根據規劃建設,多一厘米或少一厘米都不行,一旦改動驗收會通不過,除非有特殊原因重新走流程申請更改規劃,拿到新的許可方可改建?!痹撠撠熑私榻B,買房人投訴時,曾提出讓開發商將南側商鋪降低高度,做到與住宅首層室內地面等高,這種方案目前看來不可行。規劃中,不管商鋪還是住宅,在層高等方面都有相應的建筑標準,降低50厘米后,商鋪就不符合建筑標準了。
“開發商是否存在銷售欺詐行為,調查取證需要過程,目前已介入調查。”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相關負責人表示,接到多位買房人的投訴后,建交局、市場監管等多個部門已聯合開展調查,也約談了開發商。開發商態度還算誠懇,愿意和買房人商討解決方案。此外,開發區管委會也會為雙方搭建溝通平臺,促進問題協商解決。
截至發稿前,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的調查還未有結果。此事有何進展?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將進一步跟蹤調查。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曹盧杰
校對 盛媛媛
熱門
聯系我們:435 226 40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京ICP備2022022245號-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