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2022中華遺囑庫白皮書》正式發布,對25萬份遺囑進行大數據分析?!栋灼凤@示,十年間立遺囑人群平均年齡從77.43歲逐年降至68.13歲。立遺囑人群越來越年輕化。另外,未婚不婚者立遺囑的數量持續增長,六年間總遺囑量翻了13倍。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徐媛園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未婚不婚者立遺囑持續增長,希望有人照顧父母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我國正處于第四次“單身潮”,我國單身人口總數超3億人,其中“不婚族”約占單身人數四分之一。為保障個人財產安全和未來生活規劃,很多未婚不婚者選擇早早立下遺囑。
30歲的丁先生,是一名獨居未婚人士,平常生活作息非常不規律,隨著社會越來越多“996、007”上班一族猝死的新聞浮現,他很擔心自己會出現什么意外,想了很久怎么才能為父母留下一些保障呢?丁先生立囑時表明,“我的財產一部分會留給媽媽,一部分給朋友,必要時可以照顧一下母親。立遺囑在老年人的想法中,可能覺得你還那么年輕,想太早了,以后再說吧。但我認為,在年輕的時候了解到這些一點都不早,它會讓人更加正視自己的人生,掙的每一分錢、認識的每一個人都更有意義?!?/p>
33歲的劉曉雯(化名)是一名未婚女士,早年父母在意外中雙雙離世,自己繼承了父母的房產,與80多歲的外婆住在一起。每每想起父母的意外離世,劉女士十分憂心,更擔心自己遭遇不測后,年事已高的婆婆無人照顧。在姨媽的提議下,劉曉雯決定到中華遺囑庫訂立遺囑,她希望“將來自己萬一有意外,可以將財產指定給自己信任的人繼承,但同時保障外婆的居住權”。
中華遺囑庫管委會主任陳凱分析,未婚不婚者遺囑的受益人通常是其父母,指定朋友等非法定繼承人的比例也有18.18%,但令人感到意外的是,有1.72%的未婚不婚者將遺產指定由子女繼承?!斑@些應該是非婚生子女,”陳凱說。
“80后”立遺囑,保住房子是關鍵
通過分析發現,“80后”訂立遺囑的人大部分屬于家庭內部無糾紛、且本人身體健康,訂立遺囑更是希望“未雨綢繆”。
從數據上來看,“80后”遺囑處理的財產以房產為主,涉及房產的比例高達97.3%,其次為存款。調查發現,“80后”遺囑中所涉房產,婚前購房和婚后購房比例各半, “上有老、下有小,婆媳關系不好搞”,“80后”立遺囑的出發點多是希望“保住房子”。此外,調查顯示,“80后”遺囑中有13.5%涉及公司股權,有14.2%的遺囑涉及證券基金,這一比例遠超其他年齡段的立遺囑人。
今年40歲的區女士是一位干練的事業型女性,有一次離異又復婚的特殊經歷。談到自己的遺囑,她說自己最掛念的是女兒。區女士打算通過立遺囑的方式,把自己名下的房子留給女兒。這個決定遭到了丈夫的堅決反對,丈夫認為立遺囑太不吉利,但區女士決心已下,表示“訂立遺囑,是一種對生命的敬重,離別總是難免,但我對女兒的愛是永恒的”,最終區女士說服了丈夫。區女士在訂立遺囑時還辦理了情感錄像服務,她說,“我給我的孩子還錄了錄像,錄像中我給予了孩子很多鼓勵,如果有一天她看到了這個錄像,不管她多大了,我都希望她能夠堅強地面對不同的挫折和困難,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p>
今年34歲的陳女士是家中獨女,即將與男友領證結婚。結婚前,父母將自己名下唯一的住房過戶給了陳女士。陳女士擔心,如果自己發生什么意外,父母的養老保障是個大問題。雖然丈夫是自己的合法繼承人,但陳女士仍然希望訂立遺囑,萬一自己發生意外,自己名下的房子能歸還給父母。起初陳女士父母并不同意,舊觀念導致他們對“遺囑”十分避諱,但在女兒的勸說和解釋下,最后同意并認可了女兒的孝心。
遺囑執行難度大 ?將建立遺產管理人體系
36歲的陳曉燕(化名)是一名再婚人士,育有兩名女兒。近年來不少重組家庭的財產糾紛案一直令其反思,如果自己出現意外,兩名年紀尚輕女兒的生活如何保障呢?會不會因為財產分配的問題導致姐妹關系破裂呢?會不會有外人對自己的財產虎視眈眈呢?后來得知可以設立遺產管理人對遺產進行打理、管理,因此決定授權表妹作為遺產管理人。張女士表示,“遺產管理人的訂立十分有必要,遺囑不再是簡單的財產繼承、房屋過戶,多了一份情感的轉移,更加有溫度。辦理完遺囑后,感覺一身輕,終于將心頭大石放下,回家可以高枕無憂了?!?/p>
《民法典》立法專家、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博士生導師楊立新教授認為,遺產管理人負責對遺產進行清點、接管、分配和管理,能更好地執行逝者的遺愿,避免繼承人之間的紛爭,必要時快速解決糾紛,防止遺產出現損失。此外,遺產管理人制度還為解決繼承糾紛提供了新思路。
校對 陶善工
熱門
聯系我們:435 226 40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京ICP備2022022245號-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