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雷鋒好榜樣,忠于革命忠于黨……”伴著悅耳的歌聲,3月5日上午,一場別開生面的“學習雷鋒精神 爭做時代新人”的南京市學雷鋒主題實踐活動在南京南站高鐵站候車區舉行。活動中,南京市公安局地鐵分局南京南站派出所被命名為南京市第七批“學雷鋒活動示范點”。那沉甸甸的獎牌里,凝聚著南京南站派出所多年來的學雷鋒之旅。
心中一本賬,手邊百寶箱
【資料圖】
“警察同志,我要怎么去中山陵風景區?”“您先乘坐地鐵三號線到大行宮站,然后換乘二號線至苜蓿園站或下馬坊站就行。這個字條您拿好,路線給您寫在上面了。”近日,隨著氣溫回升,趁著周末來南京旅游踏春的外地乘客又多了不少。3月4日11時,地鐵南京南站早已人頭攢動,正在執勤的中隊長邰俊已經回答了上百次的群眾問路,他的手中一直握著一沓便利貼和一桿簽字筆,時刻準備著,“不用換乘的路線直接告知就行,但有的路線比較復雜,光靠說他們還是一臉懵,必須要寫下來。”
南京南站所轄區從地鐵一號線天隆寺站至中國藥科大學站,共18座車站,22.5公里運營里程。其中的重點車站——地鐵南京南站是全市唯一一座四線交匯車站,與長途客運站、高鐵站相連,日進出站客流12-20萬人次,單日換乘客流數約30萬人次,且以外地乘客居多,外地人對南京地鐵線路網不熟悉,經常會向執勤警力問路。據悉,高峰時間段,執勤警力每小時接受問路60次以上,甚至乘客們會排著隊問路:“連說帶畫,比導航好使。”
為快速高效地服務群眾,南京南站所專門制定了“都熟悉”“一口清”工作規范,“我們不僅要對所有地鐵線路、換乘點、換乘方式做到‘都熟悉’,還要知曉全市旅游景點、綜合場所、各大醫院,高等院校等部位的地點,并對到達路線做到‘一口清’。”邰俊表示,地鐵南京南站內每天都有大量的外地乘客,幫助他們迅速規劃最優路線是每一名警力都要掌握的基本功。
除了人人都是“路路通”,南京南站所的民警輔警們還擁有一個“便民神器”——“百寶箱”,平日就放在南京南站警務工作服務站的接警前臺,便于執勤警力隨拿隨取。二月末,一名6歲的小女孩不慎和姐姐在南京南站走散,驚慌地哭鬧不止,民警連忙從百寶箱里拿來糖果“套近乎”,慢慢地小女孩平復了情緒,一邊吃著糖,一邊寫下了姐姐的名字。民警立刻著手工作,很快便聯系上了正焦頭爛額尋妹妹的姐姐。“百寶箱”里除了糖果,還有玩具、筆、便利貼、紅糖、創可貼等物件,看似普通尋常,但其背后都鏈接著無數“警愛民”的溫情故事。據了解,“百寶箱”消耗最多的就是糖果,除了小朋友,地鐵站里經常出現的乘客低血糖暈倒的情況,也需要糖果來“急救”,民警們也時常自發地從家里帶些糖果來“補貨”。
“平安合伙人”的家
正如地鐵南京南站被冠名的“博愛車站”一樣,在南京地鐵站里,“有愛”的不僅是為民服務的地鐵公安,還有成百上千熱心志愿的“石城百姓”,他們共同擁有一個統一的名字,就是地鐵里的“平安合伙人”。
2018年10月8日,一名男子因突發腦缺氧,神情痛苦地倚靠在南京南站站廳的柱子邊,并逐漸陷入昏迷。醫學院畢業、曾有醫院工作經歷的熱心市民隆冬見狀立刻上前,做心肺復蘇、開展急救,順利幫助該男子脫離生命危險;2021年9月,一名醫學博士在離高鐵發車不到15分鐘的情況下,依舊毫不猶豫地駐足救助了一名突發疾病暈倒的男子;2023年2月24日,一名女乘客突發疾病,抽搐著倒向一旁,一名懂醫術的老人主動上前參與救助,不停地按摩女子手部穴位,觀察女子狀態。漸漸地,女子逐漸清醒過來,隨即被送往醫院進一步救治……
“我們在工作中發現,地鐵數以萬計的乘客里隱藏著大量的‘活雷鋒’,無事時,大家步履不停,但每當有人需要幫助時,總有人主動停下腳步,伸出援手,協助民警開展工作。”南京南站所教導員邱文新說到。為匯聚地鐵里的雷鋒力量,吸納更多的熱心市民以實際行動參與到平安地鐵建設中來,南京南站所多次深入轄區周邊高校和企事業單位,深入挖掘有責任心、有能力的地鐵高頻乘客成為地鐵“平安合伙人”,成為派出所的眼睛和耳朵,協助開展治安防控、救助服務、宣傳防范、信息收集等工作。目前,派出所已物建“平安合伙人”750余人,反恐志愿者30余人,其中還涵蓋了“藍天救援隊”等專業救援力量87人。
2019年,一間集齊學習、宣傳、展示、體驗四大功能的“平安合伙人”驛站在地鐵南京南站建成,從此“平安合伙人”這支地鐵里的雷鋒團隊有了屬于自己的“家”。2020年9月,該驛站又被升級打造成市局“社會動員體驗點”,納入全市“石城百姓”的大框架、大格局,在宣傳弘揚雷鋒精神上發揮出了強大能量。授牌至今,驛站已累計開展社會動員活動70余次,共計接待“平安合伙人”、熱心市民2000余人次。
“慢飛天使”的警察家人
“劉警官,你來坐這里!”2月3日上午,元宵節前夕,南京南站所如往常一樣帶著牛奶、糯米粉、芝麻等物資來到位于晏公廟社區的博愛殘疾人之家,準備和大家一起過節,剛一進門20多歲的小張姑娘就開心地招呼南京南站所女警劉聰文到她身邊坐下。“我還記得2022年端午節第一次見到她的時候,她只敢躲在別人身后悄悄地探出腦袋看我,現在能主動和我說話,還愿意上臺表演節目,我覺得特別開心。”劉聰文表示,大概是年齡相仿的原因,小張和自己格外地投緣,自己也樂得陪她說說話。
類似這樣的“喜悅”很多民警都在此深有體會。2018年3月21日,因一次普通的救助殘障乘客事件,南京南站所與位于晏公廟社區的博愛殘疾人之家結緣,從此走近了生活在這里的32名智力殘障人士,開啟了一段長達五年的特殊情分。五年間,派出所先后在這里開展了近40次慰問活動,與殘障朋友們一起聊天、做游戲、做手工,幫他們理發、打掃房間等,已是民警們最熟悉不過的“傳統節目”。對于不少民警尤其是年輕民警們來說,自己包粽子、包餃子的手藝是在“殘疾人之家”學會的。值得一提的是,這里還是一個特殊的“入警儀式點”。據悉,南京南站所一直有一個不成文的入警規定,就是要求新警入警后必須來這里參與一次志愿活動,以后每年至少參加一次。在這里,很多人見證了殘障學員的進步,也伴著雷鋒精神起步了自己的從警之路。
五年間,南京南站所已先后有40名民警加入到結對幫扶的行列,有些民警即便調換了派出所,甚至已調出分局,但只要有時間還是會去殘疾人之家探望,他們管這個叫“回家看看”。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陳勇 通訊員 狄公宣
校對 李海慧
熱門
聯系我們:435 226 40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京ICP備2022022245號-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