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貨幣詐騙如何認定犯罪金額? 這群“數字合伙人”講述檢察辦案故事

2022-12-17 22:03:17    來源:揚子晚報    

12月13日下午,蘇州市檢察機關“深思篤行學精神 正義底色我描繪”辦案團隊案例演說會舉行。演說會上,相城區檢察院“數蘊匠心”護航數字經濟檢察辦案團隊獲評蘇州市檢察機關十佳辦案團隊。演說人張雨琦在現場講述了“數蘊匠心”護航數字經濟檢察辦案團隊在辦理一起涉虛擬貨幣案件的辦案故事。

在蘇州市相城區檢察院,有這樣一群人,他們以“數”為媒、篤行探索;他們以檢察擔當“躬身入局”,以高質量履職“破圈出彩”;他們立足國家大數據戰略,堅定地做推動地方數字經濟發展的法治守護者,他們——被稱為“數字合伙人”。近年來,相城區正致力于建設數字化發展第一區,相城檢察院因勢而動,組建“護航數字經濟檢察辦案團隊”。


(資料圖)

家住相城區的錄先生平時熱衷于“虛擬貨幣”投資。2018年的一天,他認識了一個“牛人”陳某,在陳某的推薦下,錄先生花費2.6萬元購買一種叫“BNM”的虛擬貨幣。但到了對方承諾的日子,錄先生的賬戶里卻沒有出現什么“BNM”幣,自己也被對方拉黑了。意識到被騙的錄先生隨即向蘇州警方報了案。

案件很快到了“數字合伙人”們手里。經過訊問,所有嫌疑人的供述均指向一個以張氏兄弟為首的犯罪團伙。原來,張大、張二兄弟為了短時間內賺大錢,將自己包裝成“發行公司高管”和“資深投資顧問”,招聘秦某等人擔任經理,負責培訓業務員與客戶聊天;招聘廖某等人擔任業務員,負責誘騙投資者認購所謂的虛擬貨幣,以真幣換“假幣”實施詐騙。

犯罪手段雖然并不復雜,但虛擬貨幣是一個全新的領域,隨著辦案的深入,一系列棘手問題接踵而至:被害人被騙的是以太幣(ETH),以太幣有價值嗎?能否認定為刑法意義上的財物?能否成為詐騙罪的對象?

要解決這些問題,檢察官不僅要懂法律,更要具備金融、科技等方面的專業知識。團隊成員不分晝夜學習相關文件、查詢各類判決,最終認定虛擬貨幣雖然不能認定為法定貨幣,但它作為一種虛擬財產,能夠進行交易流轉,具有經濟價值,應當認定為刑法上的“財物”,可以成為侵財類犯罪的對象。

因此,張大、張二等人被批準逮捕。但隨著審查起訴的到來,詐騙金額的認定又成了最大的難點。根據張二電腦中的業績表,涉案金額高達200萬元。但業績表上記錄的都是被害人的電子錢包地址,并非實名制,能夠核實到被害人只有5名,涉案虛擬幣的價值僅為30余萬元。那么,到底該按照200萬認定還是按照30萬認定?案件一度陷入爭議。

“傳統的經濟犯罪可以根據銀行流水認定犯罪金額,但是虛擬賬戶到底在哪個平臺注冊哪個平臺交易都未知,查不到交易記錄,難以認定犯罪金額,更不可能凍結涉案資金。”擺在辦案團隊面前的是前所未有的挑戰。

“敵人比我們狡猾,我們就要比他們更專業?!泵鎸碗s專業的數據審查,團隊成員自行下載各大虛擬貨幣平臺,一次次嘗試、一次次摸索,反復鉆研平臺的操作規則……最終找到了嫌疑人電子賬戶的注冊平臺以及交易記錄,問題迎刃而解。

在硬核證據面前,團隊成員一致認為,首先,已核實被害人的情況、轉幣數量、時間與業績表載明情況一致;其次,業績表內的以太幣總幣數與電子錢包收入總額一致;再次,業績表計算出業務員提成與業務員電子錢包收入情況一致。加之同案犯的相互指證,應當以業績表結合相應證據綜合認定犯罪金額。

不久,案件以詐騙罪向法院提起公訴,獲得法院判決支持。但故事到這里還沒有結束。幾個月后,身在遼寧的老劉通過電話找到了承辦檢察官,訴說著自己被張氏兄弟詐騙的經歷。因為案件的宣傳報道,老劉得知張氏兄弟已經落網,想請檢察官幫助自己拿到退賠款。得知情況后,辦案團隊積極核實、協調,老劉最終拿到了50萬元賠償款。看見掛在老劉臉上的笑容,團隊成員再次感受到,這就是為民辦實事的幸福。

涉數字經濟案件專業度高,辦案經驗相對缺乏,虛擬貨幣領域犯罪近年來呈“井噴式”爆發,已經對傳統司法構成法律和技術層面的雙重挑戰,迫切需要一個規范文件作為訴偵協同精準辦案的“導航”。

2022年4月,辦案團隊及時總結經驗,依托偵查監督與協作配合辦公室,向公安機關制發《涉虛擬貨幣犯罪偵查指引》,明確偵查重點、破解偵查難題,為該領域案件辦理提供全鏈條指引,相關工作經驗被省、市等上級關注,并被蘇州市委關注。

撥開重重迷霧,突破層層阻力,案件的成功辦理離不開團隊的協同作戰,而團隊的凝心聚力更離不開文化的熏陶與引領。近年來,相城區檢察院依托本地資源,厚植文化底蘊,為數字經濟“新藍海”持續賦能。

揚子晚報網/紫牛新聞記者 劉瀏

校對 王菲

關鍵詞:
[責任編輯:h001]

資訊播報

聯系我們:435 226 40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京ICP備2022022245號-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