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導航系統成了!中國彈道導彈生產效率更高更快

2020-07-01 08:51:44    來源:利刃巨透社搜狐號    

6月下旬,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的幫助下,北斗三號最后一顆衛星發射升空,從這一刻開始,中國正式建立了屬于自己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在此次發射之前,中國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只能向亞洲等地的客戶提供服務。世界范圍內,公認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共有4個,分別是美國的GPS、俄羅斯的格洛納斯、歐盟的伽利略和中國的北斗,不過,論實際功能,只有GPS和北斗可以向全球用戶提供良好的服務,格洛納斯和伽利略均存在衛星數量不足、覆蓋地區偏少的問題。

隨著北斗三號組網成功,GPS壟斷市場的局面將被打破,規模巨大的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迎來了新玩家。與此同時,在北斗三號組網過程中,中國的火箭研發能力得到了鍛煉,為彈道導彈生產提供了經驗,堪稱意外之喜。考慮到火箭和彈道導彈的相似性、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的超高成功率,北斗三號的成功組網不僅象征著中國在全球衛星導航系統上的獨立,還意味著中國彈道導彈實力的提升。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出現與“銀河”號有著密切的關系。上世紀九十年代,一艘名為“銀河”號的中國集裝箱貨輪在公海上被美國軍艦截停,美軍給出的理由是“銀河”號向伊朗運輸制造化學武器的原料,由于“銀河”號使用了美國的GPS系統,當美國切斷信號后,“銀河”號難以繼續航行,只能停在原地。盡管美軍沒有在“銀河”號上發現制造化學武器的原料,但這一事件對中國產生了極大的震動,所產生的后果之一便是讓中國重視自主衛星導航技術。

在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建設過程中,中國采取了三步走的戰略。第一步,通過北斗一號系統驗證中國的衛星導航技術,由于衛星數量較少,北斗一號只能為國內的客戶提供服務。第二步,向太空發射25枚衛星,組建北斗二號系統,北斗二號可為亞太地區的用戶提供高質量的服務。第三步,向太空發射30顆衛星,組建北斗三號系統,在這30顆衛星中,有24 顆中圓地球軌道衛星、3 顆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和 3 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這樣的軌道設計能充分利用衛星,以較少的衛星組成完整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

北斗三號的最后一顆衛星便運行在地球靜止軌道上,這顆衛星與地球自轉保持一樣的速度,和地球相對靜止。北斗三號建成之后,在衛星導航領域,中國再也不用擔心被美國卡脖子,此外,中國還可以向其他國家提供完善的衛星導航服務,增加中國技術的市場份額,進而增強中國在國際社會的影響力。

北斗三號對中國軍事能力的提升不容忽視,這種提升不局限于讓導彈打得更準,還包括對導彈開發和生產工作的促進。彈道導彈是運載火箭技術的直接來源,二者之間的差異集中于載荷,只要把運載火箭搭載的航天器換成核彈頭,就能把運載火箭改造成彈道導彈。

為了保障北斗三號的快速組網,中國的科研人員改變了上面級與火箭原有固定、單一的組合狀態,創造了靈活、多樣的組合模式,模塊化、組合化、系列化設計理念滲透到了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生產的方方面面,大大提升了長征三號乙的生產速度。這些經驗同樣適用于彈道導彈,可縮短中國彈道導彈的研發周期,提高中國彈道導彈的生產效率。

[責任編輯:h001]

資訊播報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