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生命健康產業市場規模超過5萬億元

2020-04-08 09:02:35    來源:證券日報網    

此次新冠疫情讓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生命健康的重要性,衛生防護品、保健品、醫療器械等產品的銷量普遍暴增,我國不少企業正在聚焦科技創新與產業優化升級。其中,資本市場上健康產業的進展備受關注。

近年來,隨著我國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消費結構升級、國產替代加速,健康產業規模一直維持高增長態勢。《中國健康經濟白皮書2019》數據顯示,當前我國生命健康產業市場規模超過5萬億元,預計2030年可達16萬億元。

“生命健康產業大框架可以分為醫藥工業和醫療與健康服務業,向下又有幾十個細分行業領域,我們認為中國彎道超車的機會是前沿技術領域,不像傳統醫藥領域需要長期的積累,而需要高效的研發與產業化速度。”華夏幸福產業研究院院長顧強對記者表示,生命健康產業的新動能,可用三個指標來衡量:高潛力、高技術、高成長。

高發展潛力意味著該行業的市場規模大,產值、產能高,并且能夠獲得政策的持續支持;高技術要求專利數量與質量領先,技術產業化能力強;高成長意味著行業內公司的復合增長率高,資本參與高,可以產生獨角獸型公司。

“通過這三個指標,我們篩選出單克隆抗體、免疫治療、化學仿制藥、分子診斷、生物小分子藥等多個排名靠前的行業,這些行業大多數是生命健康產業的新興技術領域,一方面是很多科研人員回國創業,帶來新技術的產業化機會,另一方面國內生命健康的研發與投資環境改善,進一步有利于企業創新。”顧強說。

有醫療領域投行人士對記者表示,生命健康產業最初以大健康產業模式在中國展開,比如保健品和保健器械,甚至溫泉、體育公園等都能打著大健康產業的旗號發展起來,這實際上是失去了“生命科學”的本質,走向低層次、同質化。當前的生命健康產業發展方向,已經轉型向新科技和新產業,是受強需求和強市場驅動下的醫療科技創新。

“生物醫藥創新企業的前期研發投入高,是資金和技術密集型行業,融資需求旺盛。據測算發現,2018年生物醫藥領域二級市場募資總計為245億元,一級市場募資卻高達992億元,一、二級市場呈現出融資差距大的不平衡現象。”華夏幸福產業研究院研究員王瑞妍對記者表示,國內投資生命健康領域的熱情很高,但資本退出渠道單一,以企業并購為主,能夠自主上市的科創企業較少。

由上市公司和風投機構牽頭發起產業基金,是生命健康領域投資的一個主流趨勢,典型代表如潤達醫療與盛湖投資在體外診斷領域成立投資管理中心,為潤達醫療體外診斷主業布局前沿技術,目前已開始收購孵化的科技公司。

“正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生命健康產業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發展緩慢,其中一個原因就是資本不夠充裕。”東北證券研究總監付立春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隨著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建立,尤其是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通過增量改革扶持創新型企業成長,為生命健康產業注入了資本的活水。

付立春表示,審核制下很多具有“雙創”色彩的新經濟企業,難以登陸資本市場,因此風險投資的投資意愿并不強烈,甚至造成一些企業為了滿足投資人要求,不得不改變經營策略,降低研發投入并向營銷傾斜,不利于企業的長遠發展。當科創板推出并為我國新經濟企業量身打造了五套上市標準后,很多處于中早期發展,最需要資本支持的“雙創”企業,獲得了新的融資渠道。

王瑞妍認為,科創板的推出,一方面豐富了創新企業的融資手段,增加了風險投資機構退出渠道;另一方面加速了生命健康領域的一、二級市場平衡,讓更多企業能夠獲得資本的驅動加速發展。

王瑞妍還說道:“與國外資本相比,國內的資本耐心不夠,缺乏培育新技術企業的動力,科創板的出現,通過市場的手段,引導資本涌向生命健康等科創產業。比如科創板中高端醫療器械和高值耗材類公司較多,也是因為這兩個行業是我國生命健康產業的薄弱環節。隨著產業政策、資本環境的循序漸進,社會資本將進一步增強在生命健康產業的投資熱情。”

關鍵詞: 生命健康
[責任編輯:h001]

資訊播報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