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信息被“非法持有” APP賬號注銷難何解?

2021-12-28 14:05:35    來源:中國消費者報    

APP賬號注銷難,讓個人信息被“非法持有”,而用戶在應用程序上的“痕跡”也無法消除,無形中增加了隱私外泄的風險。從現行法規看,對清除數據痕跡不乏規制。《電信和互聯網用戶個人信息保護規定》要求: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在用戶終止使用電信服務或者互聯網信息服務后,應當停止對用戶個人信息的收集和使用,并為用戶提供注銷號碼或賬號的服務。《網絡安全法》規定:個人發現網絡運營者違規收集、使用其個人信息的,有權要求網絡運營者刪除其個人信息。

有白紙黑字的法律法規,有明確的權利與義務邏輯關系,但現實中,APP賬號注冊容易注銷難現象仍十分普遍,多集中于未注明注銷條件,注銷條件、流程設置不合理,經人工審核方可注銷,無法通過APP直接注銷等共性問題。為何諸多APP甚至一些熱門大平臺均無注銷選項?為何即便有,也隱藏在菜單尾欄,抑或是注銷程序異常繁瑣?

一方面,對于APP經營者而言,提高注銷門檻,讓用戶望難卻步,既保證了用戶存量基數,還能繼續占有用戶信息。相比于該做法帶來的獲利前景,當前的懲罰力度只能算是“毛毛雨”。另一方面,縱然有法律法規在前,但提供注銷服務應具體遵循怎樣的流程,對此,法律仍是一片空白,實際操作完全取決于APP自身。這也是緣何同樣是提供注銷,有的APP可以一鍵操作,有的還得要用戶證明自己是賬戶主人。

APP經營者不愿意用戶流失,但這不代表可以制造“信息霸權”,以不準消失和被遺忘的方式,變相攫取用戶數據信息。保障用戶注銷權不是自選動作,而是法定義務和統一要求。隨著APP對實名制注冊的要求越來越高,對注銷效率的要求也理當提高,這是在管理理念上應遵循的一致性原則。就此問題,APP經營者沒有討價還價的余地,不僅要依據《網絡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規范認真開展自查整改、暢通和明示合理的注銷渠道,還得配合用戶操作,把屬于用戶的注銷權真正歸還用戶,而不是設置各種壁壘阻礙用戶注銷,同時還要持續完善相關用戶協議及隱私政策,提高保障個人信息安全的能力。

有關部門也應看到APP賬號不能及時注銷所產生的權益與安全焦慮。對于罔顧法律的APP,保障用戶賬號注銷權,在公開喊話、敲響警鐘之外,不妨遵循“違法必究”的原則,加大行政執法力度,主動查證打擊,對情節嚴重者,“升格”懲罰舉措,責令下架整頓、吊銷營業執照,讓漠視用戶權益者付出應有的代價。

APP賬號注銷難所折射出的,是移動互聯網時代個人信息保護生態的脆弱。在嚴厲打擊的基礎上,建立相應懲戒保障機制,也該快些、再快些了。只有織密個人信息防護網,企業肆意逐利的沖動被有效遏制,APP賬號注銷難問題才能盡早銷聲匿跡。

[責任編輯:h001]

資訊播報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